案情回放:
2006年11月16日晚,張-強將妻子李-娥殺害家中。案發后,經過3次司法鑒定,張-強被確認為精神病患者,公安機關以不負刑事責任為由釋放了張-強。
李-娥與張-強婚后育有兩女,近十幾年來家里生活富裕,有存款20余萬元,并且有樓房1幢和汽車1部。案發后,家中現金和存款被張-強兄長(現為其法定監護人)掌管。為此,李-娥的父母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女兒的財產進行繼承,請求法院剝奪張-強對李-娥遺產的繼承權。(2007年1月8日本版“請你斷案”欄目刊發)
喪失遺產繼承權
□秦-強
張-強依法喪失對妻子遺產的繼承權,因為他是殺害妻子李-娥的兇手。按照我國《繼承法》第7條的規定,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喪失繼承權。而且,基于民法的平等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的利益受到損害,應當遵循同質救濟的原則獲得救濟和保護,并且善良風俗是國家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也是民法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反映了市民社會的根本價值和基本要求。
是否喪失繼承權有待查清案情
□陳*萍
患有精神病的繼承人殺害被繼承人,是否喪失繼承權,關鍵在于是否故意殺害。根據我國《繼承法》第7條之規定,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喪失繼承權。
正確適用該法條的關鍵在于,如何理解該法條中的“故意”以及如何認定行為人是否存在故意。筆-者認為,因殺人行為系一種犯罪行為,所以此處之“故意”應是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本案中,經司法鑒定,行為人張-強系精神病人,案例中雖未明確說明張-強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但從本案案情可以看出,張-強應屬間歇性精神病人。因此,行為人張-強是否存在故意,取決于他在實施殺人行為時,精神是否正常。如果行為時精神正常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那么張-強的行為就可能被認定為故意殺人行為(也可能存在過失等情形,因此并不喪失繼承權),從而喪失繼承權;反之,其行為時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故意,也就不喪失繼承權。但本案司法鑒定只證明張-強系精神病人,并未證明其實施殺人行為時屬于發病期間,并且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不能草率、簡單地定性,應在進一步查清案件基本事實的基礎上予以定論。
剝奪繼承權于情有據于法相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使用童工單位如何處罰
2021-03-05父母不拿戶口本,屬于侵犯子女婚姻自主權的行為嗎
2021-01-14海事案件的申請費標準
2020-12-04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留置人員看護屬于什么
2020-11-30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法律規定
2020-11-25遺贈撫養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集資房是什么性質的房
2020-11-11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幼兒園中層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3-14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