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各國立法規定不同,學者看法也不同。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一般規定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而德國、日本等國的立法則規定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我國臺灣地區也規定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我國民法通則雖未對贈與合同作出規定,但《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規定了公民之間的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學術界大體上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贈與合同為實踐合同,于贈與人交付贈與物后生效;第二種觀點認為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但贈與人享有撤回贈與的權利,理由是若贈與合同訂立后對贈與人毫無約束,那么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及其為接受贈與而付出的經濟上的花費都可能因贈與人的不履約行為而落空,這就對受贈人極不公平;第三種觀點認為贈與合同原則上應為實踐性合同,但有例外,主要包括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等。
從合同法的規定看,基本上是采納了上述第三種觀點,即認定贈與合同原則上是實踐性合同,以財產的實際交付為合同成立的要件,贈與人在財產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同時又規定了例外情況,肯定了某些特定贈與合同的諾-成性,對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規定贈與人不履行贈與義務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在司法實踐中處理贈與合同糾紛,還可以發生下面兩種情況:
1.在贈與人依法撤銷贈與后,受贈人是否有權要求贈與人對其為接受贈與進行準備工作所支出的費用給予賠償?對此,合同法沒有任何規定。我們認為,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確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贈與人應當對受贈人為了接受贈與進行相應準備所支出的費用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正是基于贈與人所作出的贈與表示,受贈人才進行相應的準備,支付了有關的費用,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贈與人撤銷贈與后,受贈人所進行的準備及支出的費用已經成為損失,這是由贈與人的過錯造成的,因此,應當要求贈與人予以賠償。
2.如何確定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的范圍對此,合同法只規定了救災、扶貧兩種情形。除此,是否應當包括其他情形。我們認為,有關希望工程、救死扶傷、贍養、扶養等內容的贈與,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都應當依法予以特別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合同按的手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06公司在合同期內要辭退員工應該有補助嗎
2021-03-22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正規借條范本該怎么寫
2021-01-31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回購房要點有哪些
2020-12-26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