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有哪些條件
因任意撤銷權依贈與人之意思表示,如無一定的條件限制,則贈與合同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對受贈人也是不公平的。故各國民法多為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設定一定的限制條件。可以說,此種撤銷雖名為任意,但也不完全盡然。為了保護受贈人的利益,我國《合同法》第186條對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規定了一定的條件,主要是時間條件和范圍條件。
(1)時間條件:須贈與標的物尚未交付或未移轉登記。
《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對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時間進行了規定,即只能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體而言,對于動產,需在交付之前撤銷:對于不動產和需要登記的動產,需在登記之前撤銷。若贈與標的物已為交付或登記,不得撤銷;若標的物一部已交付或登記,則僅得就未交付或登記部分為撤銷,已交付或登記部分不得撤銷。對贈與物須辦理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始得移轉所有權者,如贈與人已為交付但未為登記或已為登記但未為實際交付贈與物時,贈與人可否任意撤銷,在司法實務中存在分歧,我國合同法上對此的規定也不盡明確。作者認為,對于所有權變更須辦理登記的標的物,一般以登記為其所有權變更之生效要件,而不以交付為所有權變更的生效要件。故對于此類所有權變更需辦理登記的贈與物,若已為登記,不論其實際交付與否,均不得撤銷;若已為交付而未為登記,則可以撤銷。(何*輝:《論贈與合同的撤銷與拒絕履行》,載《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8期。)
(2)范圍條件:須非為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
《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對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范圍進行了限制,即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銷權。對于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來說,贈與人不僅負有承諾贈與的法律義務,而且負有賑災扶貧救困的道德義務。為了維護這類贈與法律關系的穩定,完成道德義務,本條款明確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在交付贈與財產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的規定。對于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合同法》之所以規定不得撤銷,一方面主要是考慮到贈與人若采取此種方式與受贈人訂立贈與合同,經過公證人員的解釋和說明,則應當已經考慮周詳,如果再授予贈與人以任意撤銷權,既有失合同的嚴肅性,也使受贈人處于明顯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從公證的效力來說,具有債權內容的合同經過國家公證機關的公證,直接具有申請法院執行的效力。所以,這類合同不得撤銷。這對于嚴肅國家公證機關的公證力,維護合同的嚴肅性,保證財產權利關系的相對穩定是必要的。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后不可以撤銷贈與。所以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一定要充分考慮,避免將來后悔。
簽訂贈與合同的注意事項
簽訂贈與合同應當注意的問題有:
1、贈與標的必須是贈與人所有的或者贈與人有權處理的財產或者某種權利,贈與人不能把不履于自己或者自己無權處理的財產和權利贈送他人,否則,構成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贈與標的可以是物,可以是貨幣(包括外國貨幣),也可以是有價證券、某種權利。例如專利權人可以將專利權贈與他人,房屋所有人可以將房屋贈與他人等。
2、權利轉移涉及到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在合同中訂立清楚。例如,贈與房屋合同就需要到房管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手續,沒有辦理手續的,其轉讓無效。
3、合同中要寫清楚贈與人有權處理贈與財產的證明文件,確保贈與行為的合法有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不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有什么條件”問題進行的解答,不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的條件包括須贈與標的物尚未交付或未移轉登記;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私下簽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2020-12-09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法律對保險公司境內外代表機構設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8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土地承包經營權包含什么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