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老夫婦有二兒二女四個子女。老太太去世后,四個子女瞞著老父親商量并簽訂一個協議,協議約定:三兒子和老父親一起生活并照顧其生活起居,其他子女就放棄對房產的繼承。不久老父親去世。其他子女以老三沒有直接照顧老父親為由提起訴訟(老三只是請了一個保姆為老父親做飯并沒有和老父親共同生活),要求分割老父親留下的房產。法院一審二審判決老三獲勝,取得父親的房產。現在其他三個子女不服,仍欲提起申訴。
實際上此案中其他三個子女能否按法定繼承來進行遺產分割取決于以下幾個問題的解決:四個子女簽訂的協議是否有效,協議的性質是什么?法定繼承權能否因為法定繼承人之間的協議而消滅?
律師解答:
(1)繼承權的取得與喪失
繼承權是指自然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生前有效遺囑的指定,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換句話說,繼承權的取得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法律的規定,另一種是遺囑的指定。
繼承權為自然人享有的重要的民事權利。繼承權有以下兩種相互聯系而又不同的含義:
一、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
指的是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遺囑的指定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資格,是繼承開始前繼承人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是繼承人所具有的繼承遺產的權利能力。例如,女女與父母有相互繼承的權利,這里所說的繼承權就是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這種含義的繼承權并不是繼承人實際享有的取得被繼承人財產的權利,只是繼承人將來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現實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被稱為一種期待權。只是一種資格,不得轉讓,也不得放棄。它是法律基于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一定的身份關系而賦予的,與一定的身份關系相聯系。
二、主觀意義上的繼承權
指的是繼承人在繼承法法律關系中實際享有的具體權利,它是于繼承開始后由客觀意義繼承權轉化而來的,是繼承人可以現實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因而是一種既得權。它是繼承人取得遺產的權利,是一種財產權,可以放棄。
明白了這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再來看案例中四個法定繼承人協議,這個協議是在繼承開始前,三個子女和老三約定放棄繼承權,所以約定的是放棄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而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是不能放棄的。這個約定違法,所以約定無效。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權的喪失的情形有:
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是如何認定的
2020-12-13故意打人造成被打人住院什么罪
2020-11-29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找哪些行政機關
2021-01-23工地無固定工資工傷如何賠付
2021-01-02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駕校學車撞車要賠錢嗎
2020-12-16私人租地合同協議書沒有合同期有效嗎
2020-12-05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員工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04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