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債務的清償方式
(一)一般情況下遺產債務的清償方式
我國繼承法雖然未對遺產債務的清償方式作出明文規定,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繼承遺產應當先清償遺產債務,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在分割遺產后再解決遺產債務的問題。先清償遺產債務后分割遺產的方式,就是由遺囑執行人或共同繼承人對死者所有債務進行清算,并將相當于遺產債務數額的遺產交付給債權人,然后共同繼承人才能按照各自的應繼承份額分割剩余的遺產。但是如果有受遺贈人的,共同繼承人應當在受遺贈人取得受遺贈財產后再分割。
(二)遺產已被分割完畢,遺產債務的清償方式
根據我國遺產債務的清償方式,尚不能排除遺產已被分割完畢,其后又出現遺產債務的清償問題。“究其原因,可能由下述情形之一所引起:①被繼承人的債權人不知被繼承人已經死亡;②共同繼承人不知被繼承人還有債權人;③遺產的債權人曾表示放棄債權,但在分割遺產后又反悔,繼承人提供不出該債權人放棄債權的證據;④分割遺產時,遺產債務還未到清償期限;⑤遺產為不宜長期保留的財物,如易失效的權益或鮮、活、食品等;⑥共同繼承人執意將遺產分割完畢,而未顧及遺產債權人的利益。”等,當然上述情形還不能窮盡遺產分割先于債務清償的原因,但如果遺產分割已成為既成現實,就應當認真考慮如何清償遺產債務,才能保障債權人的利益的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2條規定,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果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應當按照以下順序清償遺產債務:
首先,應由法定繼承人在所得遺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負責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其理由是,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雖然都是繼承法所規定的繼承方式,但是遺囑繼承的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因為遺囑繼承是最能體現被繼承人意愿的一種繼承方式。先讓法定繼承人用所得遺產清償債務,從這種意義上講,就是尊重了被繼承人的意愿。
其次,法定繼承人用所得遺產不足以清償時,剩余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這里所稱的按比例償還債務,是指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各自按照取得遺產份額的比例分攤被繼承人的尚未清償的債務。當然,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清償債務亦可以所得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的實際價值的部分,可以不再清償。
再次,如果沒有法定繼承人,而僅有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取得遺產時,應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當然,如果被繼承人在遺囑中指定由遺囑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清償其所負的債務時,即不存在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償還債務的問題。
(三)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如何清償
被繼承人的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各債權人的受償順序對債權人可謂利害攸關,受償順序在前的可能全部債權得到清償,而受償順序在后的債權人只能部分受清償,甚至全部債權都得不到清償。因此,不能簡單的按照申報債權的先后,或者債權到期的時間等確定清償順序。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債權人已在遺產上設定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擔保物權的債權,應當優先以該擔保物(遺產)予以清償,如還有剩余的價值時,才能用以清償未設定擔保物權的普通債權。如果該擔保物(遺產)不能使優先受償的債權獲得清償時,則不能受償的部分并入普通債權。如果遺產不能使全部普通債權受償時,應由債權人按普通債權數額所占剩余遺產的比例受償。
遺產債務的清償原則
(一)接受繼承與承擔債務清償責任相統一原則
繼承人表示接受繼承,是財產權利和財產義務的一并接受,不能只享受財產權利而不承擔財產義務。接受繼承的繼承人同時依法接受了債務清償責任;放棄繼承的繼承人不承擔債務。我國繼承法第33條第2款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這是我國繼承法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體現。
(二)限定繼承原則
所謂限定繼承,是指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產債務的清償只以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繼承人不負清償責任。也就是說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產債務不負無限清償責任,而僅以繼承的遺產的實際價值負有限的清償責任,超過部分可以不予清償。
我國繼承法第33條第1款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繼承人自愿清償的不在此限。”此即繼承法關于限定繼承的規定。
依據限定繼承原則,繼承人接受遺產后,對于被繼承人的債務,僅在其接受的遺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負責清償應當交付給被繼承人的債權人的債務,對于超出遺產實際價值的債務,可以不負責清償。對于這一原則的理解和使用,需要明確以下兩條界線:
1、要明確繼承開始前的債務和繼承開始后的債務的界限。繼承人應清償的債務和繳納的稅款只限于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和應繳納的稅款,不包括被繼承人死后繼承人所欠的債務和稅款。在繼承開始以后,遺產分割完畢以前,遺產保管人或實際占有人因保管遺產或對遺產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所支出的費用,以及按規定應當繳納的各種稅款,這些債務雖然是在繼承人實際取得遺產以前發生,但它不是被繼承人個人生前所欠,是在被繼承人死后,即繼承人已依當然繼承主義取得遺產所有權后發生的,因此應當由繼承人在自己的個人財產中清償,而不得在分割遺產時從遺產的價值中扣除。
2、要明確繼承開始時遺產的實際價值和分割遺產時遺產的實際價值的界限。我國繼承法所規定的“遺產實際價值”,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所有財產的實際價值,而不是遺產分割時的實際價值。因此在遺產分割以前,如果繼承人已實際占有遺產,并由于其對遺產的使用導致其價值的減少,那么在清償債務時,繼承人應承擔的債務或債務份額仍應按繼承開始時遺產的實際價值計算,并且該繼承人不得以放棄繼承為理由拒絕對債務的承擔。也就是說,在繼承人放棄繼承時,如果遺產因在分割前已被該繼承人實際占有并消耗掉部分價值而不足以清償債務,則應由該繼承人補償其消耗的那部分價值。
(三)特定遺產債務的清償不受限定繼承范圍限制的原則
被繼承人生前為繼承人的需要所欠的債務和繼承人應盡扶養義務而沒有盡到義務致使被繼承人所欠的債務,清償時不以死者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繼承人應負無限的清償責任,即繼承人應以自己的固有財產進行清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9條規定:“因繼承人能盡而不盡扶養義務所欠的債務,即使遺產不足以清償,繼承人仍應負清償責任。”
我們雖然把限定繼承作為一個一般原則使用,但是,正如任何原則都不可能包羅萬象一樣,限定繼承也不應是包括一切情況下被繼承人所欠的債務。比如說,被繼承人生前為了繼承人上學、結婚、經營個體企業等的需要所欠的債務;或者是由于繼承人有扶養能力而未盡扶養義務,致使被繼承人因生活困難所欠的債務等。此類債務的清償當然不應受被繼承人生前所遺留的財產總額的限制。當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繼承人仍然要履行清償的義務。“這種清償債務的義務不是來自繼承本身,歸根到底是來自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因而父母因年老體衰、無勞動能力或者因病治療所欠的生活費、醫療費等,理所當然應當由其子女承擔。這完全屬于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如果有勞動能力的子女不負責償還其父母生前因生活困難所欠的債務,就等于拒絕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樣勢必也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會助長那種推卸贍養父母的不道德行為,這是與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不相容的。”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我國法律中規定了特定條件下的對遺產債務的無限清償責任,但這種特定條件是受到限制的,即只有在繼承人因沒有履行其應盡的義務而導致被繼承人所欠下的債務,繼承人才負無限責任。所以,我國繼承法的清償遺產債務基本原則仍然是限定繼承原則,這是處理遺產債務清償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
(四)應為特定繼承人保留必要遺產份額原則
我國《繼承法》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此規定體現了養老育幼、保障殘疾人生活的原則,不但遺囑人立遺囑、繼承人分割遺產,而且清償遺產債務都應當嚴格遵循這一原則,為此,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1條明確指出:“繼承人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即使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也應當為其保留適當遺產。然后再按繼承法第33條和民事訴訟法第180條的有關規定清償債務。”因此,在清償遺產債務時,即使遺產的實際價值不足以清償債務,也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201201910141636
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廈門大學,良好的法律功底,嚴謹求實的態度,把每一個委托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被扭送人途中反抗受傷可以索賠嗎
2021-02-24店鋪轉讓要不要通過房東
2021-01-19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2021-01-16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離婚財產保全怎么解除保
2021-02-13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