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并列舉指出遺產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第4條的規定也對遺產的范圍作了進一步補充的規定。因此,在我國能夠成為遺產的前提是該財產應是被繼承人死亡前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
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6條和《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18條中規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死亡的,賠償義務人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根據這一相關規定,公民由于身體受到傷害而死亡所獲得的賠償金,是義務人對受害人近親屬未來收入損失的賠償,是死者死亡之后才產生的,具有經濟補償和精神撫慰金的性質,不屬于遺產的范圍,故死亡賠償金并非死者的遺產。
非婚同居一方死亡,另一方是否有權分配死亡賠償金
雖然死亡賠償金不是死者的遺產,但是根據我國的民法原理、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立法精神和死亡人承擔的社會、家庭的責任,可以比照《繼承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合理分配。由于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中對于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并無明確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死亡賠償金的分配范圍原則上以受害人死亡時,與受害人共同生活的近親屬以及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為限。這里所稱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及子女,也就是說,配偶作為賠償權利人對該死亡賠償金享有請求權。
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有部分人在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情況下,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在司法實踐中,這種缺乏必需的法律要件的“夫妻”關系是不被法律認可的,同居關系也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故當一方死亡時,另一方以配偶身份申請死亡賠償請求權是無法律依據的;另外,死亡賠償金并非死者生前與另一方同居時取得的共同財產,故另一方也無權依據《繼承法》以繼承二人共同財產的名義取得該死亡賠償金的請求權。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死亡賠償金是否不屬于遺產的介紹。通過上述介紹可知,死亡賠償金是不屬于遺產的,遺產是指死亡的人生前所留下的財產。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室盜竊罪量刑標準
2021-02-262020工傷認定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27律師會見時能提供哪些幫助
2020-12-01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公司宣布破產員工應該有哪些賠償
2021-01-22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老婆出軌還要起訴離婚如何處理
2021-02-27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