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某生前與早年去世的老伴魯老先生共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多年來,邢某一直承租一間公產樓房。2004年9月底,樓房拆遷,邢某的兒子魯某代母親與拆遷安置部門簽訂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領取了拆遷部門給付邢某的房屋安置補償費13.87萬元。國慶節期間,魯某用13.2萬元置換了一套公產樓房,房屋承租人寫在了自己的名下。12月初,邢某病故。
由于對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的處理意見不一,邢某的三個女兒把自己的同胞兄弟魯某告上了法庭,要求依法繼承母親邢某名下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邢某的另一個女兒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
原告在法庭上氣憤地表示,魯某私自處分母親的拆遷款,用母親的錢“購買”房屋,承租人還寫在自己的名下,在母親尚未過世的情況下就剝奪了母親的住房權利,違背了母親的意愿。她們認為,母親既然已經去世,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款作為母親的遺產,她們當然有權依法繼承。
邢某的兒子魯某在法庭上解釋說,他母親生前多次向兄弟姐妹們表示,魯家只有他這一個兒子,她再買房子就要買到兒子家的附近,買了房子也直接“落”在兒子名下,“省得百年之后再過戶又花錢又麻煩”。所以,母親才將住房手續全部交給他,讓他全權處理拆遷及購房等事情。為了使母親能夠住上冬季供暖的房屋,他領到拆遷安置補償款后,就迅速置換了一套公產樓房,并按母親的意愿由他來承租,目的就是讓老人家生活得舒適、溫暖。只可惜母親病故,未能住上所買的房屋。魯某據此辯稱,母親在生前就已經處置了房屋安置補償款,所以自己的姐妹所主張的繼承標的并不存在。況且母親承租的是公產房,產權不屬于個人,那么基于房屋租賃而產生的房屋使用權自然不能列入遺產,由公產房拆遷而產生的貨幣補償金也不應列為遺產。為此,魯某要求法院查明事實,尊重老人的真實意思,駁回三姐妹的訴訟請求。
法院一審判決認定:被繼承人邢某名下承租的公產房經拆遷所得安置補償費應屬邢某生前的個人財產。由于邢某已經死亡,對于她所遺留的拆遷補償費13.87萬元,應作為遺產由其主張繼承的子女按法定第一繼承順序繼承。三原告與被告作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應在扣除被告為邢某支付的醫藥費及喪葬費近萬元后,余額由雙方共同等額繼承,被告魯某給付三姐妹繼承款各3.25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遷款一直下不來怎么辦
2021-02-10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