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釁滋事兇器認定是什么?
對刑法中規定的兇器,在實踐中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不應單純按照生活常識進行泛化的理解,而應根據法律規定進行規范化解釋,即將國家管制類器械以外的兇器限定為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
二、關于“兇器”含義的理解和法律規定
2000年11月最高院公布的《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
2013年4月兩高《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盜竊,或者為了實施違法犯罪攜帶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盜竊的,應當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
也就是說,在理解“攜帶兇器搶奪”和“攜帶兇器盜竊”中,司法解釋將“兇器”規定為兩類:一是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二是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如果將其他器械認定為“兇器”,應當具有“為了實施犯罪”的主觀目的。
三、對“持械”的理解
對“械”的理解。全國人大法工委編撰的《刑法釋義》中,“持械聚眾斗毆主要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使用棍棒、刀具以及各種槍支武器進行斗毆?!睂ⅰ靶怠崩斫鉃椤爸饕侵浮靼簟⒌毒咭约案鞣N槍支武器”。
2006年上海市高院《關于辦理聚眾斗毆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持械”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直接使用器械斗毆,或者在斗毆中攜帶并且顯示但實際未使用的情形。這里的“器械”是各種槍支、刀具、棍棒、磚塊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從形式上看,以上對“械”的界定采用的是明確列舉與概括定義相結合的方法,既指出了典型,又未過于封閉;從實質上看,它們都捕捉到了“械”的本質特征,即“足以致人傷亡”。
2009年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檢察院、江蘇省高院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械是指各種槍支、治安管制器具、棍棒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對于持磚塊、酒瓶類一般工具進行斗毆的要結合所持一般工具在斗毆中的使用情況及造成的后果等情節,認定是否為“械”。
綜上所述,“械”是指各種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棍棒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器械。這種解釋,既符合“械”的文義,又符合法益保護目的,但絕不能為了法益保護目的而超越文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也在不斷的健全,其中也會在各個方面都規范和保障著公民的權益和行為,如果有任何的公民做出了違法法律的行為后,不僅會侵犯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會給社會治安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司法機關也會根據案情做出處罰決定。
尋釁滋事罪量刑標準
尋釁滋事罪量刑是怎樣的
尋釁滋事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差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讓需要到哪公證
2021-03-18土地確權證上只能寫一個名字嗎
2020-12-02退還報銷款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6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1-06把圖片修改后算侵權嗎
2021-03-05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對重刑犯的嗎
2021-03-12變更孩子的法定監護人需要帶什么資料
2021-02-11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