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代位繼承制度的法律特征是怎樣的
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而孫子女、外孫子女則不是當然的法定繼承人。然而,作為一種平衡措施,我國繼承法所確立的代位繼承制度,則賦予了孫子女、外孫子女在其父或母先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死亡的情況下,享有對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遺產的法定繼承權。由于代位而取得法定繼承權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實質上成為了被繼承人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
那么,孫子女、外孫子女的這種法定繼承權是依據是什么呢?思索這個問題并進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代位繼承制度的實質。在理論上,對這個問題曾有過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代位人的繼承權來源于被代位人的繼承權;與之大相徑庭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代位人的繼承權并不是來源于被代位人的繼承權(被代位人根本就不享有繼承權),而是來源于法律的直接規定。對前一種觀點,筆者不敢茍同,而傾向贊同后一種觀點。
首先,從我國代位繼承制度的法律特征來看,被代位人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并沒有繼承權。
代位繼承制度作為法定繼承的一部分,作為對法定繼承的補充,不同于其他繼承制度(如轉繼承等)。它有著其自身固有的特點,表現為(1)必須是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2)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子女;以及(3)先死亡的被繼承人的子女必須有晚輩直系血親,亦即被代位人的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曾外孫子女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被代位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
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享有繼承權,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剝奪。這種繼承權只是一種期待權,是法律賦予公民在一定情勢下實際享有繼承權的一種資格,是公民現實地享有繼承權的前提和依據。公民的這種繼承期待權,要轉化為現實的既得權即實際享有繼承權,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實的發生,也就是被繼承人的死亡并且留有合法的個人財產。
從代位繼承制度來看,被代位人是被繼承人的子女,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其生前應享有對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權。然而,據前文所述,這種繼承權只是一種期待權而不是既得權。這是因為在被代位人生前始終沒有發生被繼承人先于其死亡的法律事實,而恰恰相反,對被繼承人享有繼承權的被代位人卻先于被繼承人死亡了。按照《繼承法》“繼承在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的規定,那么,被代位人對被繼承人的繼承期待權,在其死亡時仍未轉變成繼承既得權,而始終處于期待的狀態,這正是代位繼承不同于轉繼承之所在。
我們知道,在轉繼承中,被轉繼承人是后于被繼承人死亡的,并且是在繼承已經開始,被繼承人的遺產尚未實際分割的時候死亡的。那么,被轉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產繼承期待權業已由被繼承人的死亡這一法律事實的發生,而轉化成了繼承既得權。也就是說,被轉繼承人已經實際上享有被繼承人遺產中屬于其應當繼承份額的所有權。只是在遺產沒有具體分割之前,被轉繼承人同其他繼承人一起對所有遺產共同享有所有權(即共有權)而已。明確地說,被轉繼承人已經在生前現實地享有了繼承既得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權實現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18私刻1個公章罪立案標準
2021-02-19公司給付的經濟補償金需要交個稅嗎
2020-12-07企業受益人是法人嗎
2021-02-09演唱會拍照侵犯表演者權嗎
2020-12-12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夫妻離婚后財產分割
2020-11-27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人壽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1-12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