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遺產糾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一)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后,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愿接受的協議,然后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愿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達成的協議也必須基于雙方當事人自愿。
2、合法原則。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后,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達成協議以后,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后,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遺產糾紛訴訟有時效限制嗎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也即,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 【繼承的接受和放棄】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知道,當事人在產生遺產爭議的時候,除了協商解決外,也可以選擇訴訟,但是訴訟需要遵循一定的失效限制。除了以上內容,遺產糾紛類案件還有很多值得當事人注意的地方,建議委托專業律師。如果對此還有疑問,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金一天多少錢
2021-01-27房產抵押合同有用嗎
2021-02-15質押的股份能夠凍結嗎
2021-03-17哪些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
2021-02-15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逮捕后法院多久才判刑
2021-02-03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沒能力給贍養費能執行嗎
2021-03-10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
2020-11-20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但已開發使用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
2020-12-16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