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仲裁裁決后還可以調解嗎?
民事仲裁裁決后不可以調解,但是可以達成執行和解。執行和解是在法院執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經過自愿協商,達成協議,結束執行程序的活動。和解的內容,可以是一方自愿放棄一部分或全部權利,也可以是一方滿足另一方的要求,還可以是雙方都作一些讓步。和解雖然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是雙方自己的事,但也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這種和解必須基于雙方當事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簽名或蓋章。
二、法院判決后雙方當事人自己達成和解協議的效力
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本質上是雙方當事人對判決所確定的權利義務的變更,此時針對同一個債權債務關系會同時存在一個法院的生效的判決和一個當事人之間的和解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效力高低問題:
首先,雙方當事人在判決生效后的和解實質上是一種合同行為,理應受到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調整,當事人達成和解是行使自己對于自己所擁有的權利的處分權的結果,只要和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自愿簽訂并且真實合法,其就具有合同的效力。
其次,判決生效后當事人的和解協議與生效的裁判文書并不對立,兩者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實際上,生效判決是法院對當事人在提起訴訟前的不穩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而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當事人對經過法院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再一次處分。
再次,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當事人履行義務的依據,若認為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無效的,將會使當事人按和解內容履行的義務變得沒有依據。也就是說當事人在履行義務后,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還可以依民法上不當得利的制度要求對方當事人返還或補償因自身履行義務而得到的利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不僅矛盾得不到解決,反而更加激化。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民事方面的糾紛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當然法院所作出的一定的裁判是包括裁定和判決的,不論是哪一種結案的方式,最終必須要以解決糾紛為目的,在此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此之后的話不能進行調解,但是可以在執行過程當中完成和解。
執行仲裁裁決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撤銷仲裁裁決條件有哪些?
一方不執行生效仲裁裁決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關于違約金過高的規定
2020-11-11星期六不上班算曠工嗎
2020-12-0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雙方當事人協議約定發生糾紛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如何確定管轄的復函
2020-12-21訴前調解可不可以聘請律師
2020-11-19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欠款律師函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7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交通事故怎么訴訟賠償
2021-03-01債權人違反擔保合同約定怎么處理
2020-11-12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在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