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人能否以不承擔義務為條件而放棄繼承權
【案情簡介】
原告:孫甲,男、某市某電器廠技術員。
原告:孫乙,女,某市名光小學教師,孫甲之妹。
被告:孫丙,男,某市交通局職工,孫甲、孫乙之弟。
原告和被告均系孫某和齊某的子女。平*原、被告因性情差異,交往不多,從而互相心有不滿。特別是兩原告認為父母在贍養費問題上過于偏袒被告,自己吃了虧。2003年2月,孫某因病去世,遺留有房屋三間、家用電器、日用家具及人民幣等共10萬元整(已分割家庭共有財產),同時遺留有債務2萬元(均系孫某生前個人債務)。在進行遺產分割前,被告孫丙考慮到遺產分割是個極為難辦的事,自己與兄姐的關系本來就不和睦,害怕因為分割遺產又與兄姐結怨,于是提出:自己放棄繼承,但同時也不負責對母親的贍養。兩原告孫甲和孫乙則認為,被告不能放棄繼承權,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繼承法意見》第46條規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原告和被告之間因不能解決爭議,遂訴訟到某人民法院解決。
【主要法律問題】
繼承人能否以不承擔義務為條件而放棄繼承權
【參考處理意見】
某人民法院審理后,依據《繼承法意見》第46條等的規定,判決孫丙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法理法律分析】
處理本案的關鍵,是對繼承權放棄自由原則的認識和理解。
繼承權的放棄是指繼承權人在繼承開始后到遺產處理以前,所作出的放棄自己的繼承地位和應繼承份額的意思表示。我國《繼承法》第25條確認:“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繼承權放棄,是繼承人的單方法律行為,也是繼承人的一項民事權利,這也是民法上“處分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繼承人有放棄繼承權的自由。應當看到,繼承法確認繼承權的放棄自由,對于促進家庭成員之間、各繼承人之間的和睦團結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自由應是有限制的,權利不可濫用。否則便將違背立法的本意,從本案來看,應當否認被告放棄其繼承權的自由。因為,繼承權放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放棄的時間。根據《繼承法》第25條的規定,繼承權的放棄,必須在繼承開始后作出?!独^承法意見》第49條則更詳細地規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作出。”因此,繼承開始前作放棄繼承權的意思表示無效,當事人若想產生放棄繼承權的法律后果,即使在繼承開始前作過相應的意思表示,也應在繼承開始后重新進行意思表示。同理,遺產分割后作出的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也無效。遺產分割后,若繼承人堅決不接受其應繼承的遺產,則其放棄的是遺產所有權,而不是繼承權。
2、當事人的身份屬實,要有完全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3、當事人放棄繼承權的意思表示真實、合法,沒有受欺詐、脅迫,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
4、公證處要向當事人講明他的權利、義務以及放棄繼承權的法律后果,使當事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將要產生的影響有明確的認識,并將其記錄在談話筆錄中,讓當事人核對并簽名。
5、當事人放棄繼承權不應附帶其他條件或將自己放棄的權利轉移給他人。繼承人因不愿履行法定義務,如不想清償被繼承人債務,不愿承擔扶養、撫養、贍養義務等原因而表示放棄繼承的,必然損害他人的利益。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員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嗎
2020-12-03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如何在合同中設置有效的仲裁條款
2021-03-21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被自己的車軋死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17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