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定和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判決在以前封建時代指官府斷案,現在指司法機關對審理結束的案件作出裁決的行為;裁定是指行政或司法審判機關在審理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對訴訟程序問題和某些實體問題所作的一種處理決定。
(一)判決是對當事人雙方爭紛的事實進行認定與處理。而裁定一般適用于訴訟程序。
(二)判決必須用書面形式表現出來,通常審判結束后,法院都會給當事人判決書。而裁定既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口頭裁定作出后,記入筆錄即可。
(三)上訴、抗訴期限不同。不服第一審民事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5日,而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0日。裁定書是裁定的書面形式。其格式、寫法和署名,與判決書基本相同,只是內容相對簡單。
(四)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并被執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
(五)判決和裁定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但是判決根據的法律是實體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后階段作出。
二、判決和裁定的生效時間
(一)判決、裁定作出之日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包括:
1、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無論作為第一審人民法院,還是作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其作出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2、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裁定
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包括:依照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名單案件,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依法不準上訴的裁定,指除了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駁回起訴的裁定之外的裁定。
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3、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
除了作出之日起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的判決作出之日起15日內,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內,當事人不提起上訴的,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二)二審判決生效時間
我國法律對一審判決生效很明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為上訴期,過15日未上訴的判決就生效。而二審判決作為終審判決,并沒有上訴期,二審判決何時算生效沒有明文。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審結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決的,宣判后立即發給判決書。”
不管是裁定還是判決都是法律用詞,代表的也是一種威嚴性,是不可抗拒的存在,從古至今法律的制定這方面也越來越完善,這也是導致最后社會越來越和諧的結果,等待一段時間會出現的結果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人不得忤逆。
法院判決前在看守所羈押期限是多久?
判決宣告后發現漏罪怎么處理
刑事判決書上訴期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集體所有制的房子能抵押嗎
2021-01-25房屋租賃租金可以抵債嗎
2020-11-23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2021-02-02有勞動糾紛案子的員工檔案保管時間是多久
2020-11-30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夫妻離婚后爺爺是否有權探望孫子
2020-12-24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掛車僅買商業三者險如何理賠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