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通知當事人后怎么判決?
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通知當事人后,應當按照司法程序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定罪標準
1、要有拒絕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行為。所謂拒絕執行,是指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采取種種手段而拒絕履行。既可以采取積極的作為,如毆打、捆綁、拘禁、圍攻執行人員,搶走執行標的、砸毀執行工具、車輛,以暴力傷害、毀壞財物、加害親屬、揭露隱私、破壞名譽等威脅、恫嚇執行人員,轉移、隱藏可供執行的財產,命令停止侵害仍不停止侵害而故意為之等等,又可以采取消極的不作為方式,如對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既可以采取暴力的方式,又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既可以公開抗拒執行,又可以是暗地里進行抗拒。不論其方式如何,只要其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即可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執行義務人必須具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倘若沒有能力如執行義務人本身無執行財產而無法履行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義務,則是無法、不能執行,而不是拒不執行。所謂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人民法院查實的證據證明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行為人在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為逃避義務,采取隱藏、轉移、變賣、贈送、毀損自己財物而造成無法履行的,仍應屬于有能力執行,構成犯罪的,應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3、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情節尚不屬于嚴重,即使具有拒不執行的行為,也不能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具體犯罪事實是需要由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后認定的,犯罪分子在確定了犯罪事實后就需要面臨法律責任,對于犯罪事實輕微的,是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由公安部門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政處罰。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什么?
公開宣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該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死亡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8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婚后買房怎樣才能屬于個人財產
2020-12-16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車禍理賠多少錢合理
2021-02-19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繳存保證金是什么意思
2020-11-13公眾責任險的作用有哪些呢
2020-11-17保險合同未約定自殘免責時,被保險人自殘應如何處理?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