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對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政訴訟最重要的是要明確案件的被告,行政訴訟如何確定被告?律霸小編對此作了相關梳理,詳情請看下文。
(一)行政復議案件被告的確認
(1)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2)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機關就是被告。這里所說的改變,包括法律依據、事實根據和處理決定方面的任何實質性變更;
(3)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4)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二)委托行政的被告確認
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三)經上級機關批準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確認
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或者生效需要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被告應是在生效行政處理決定書上署名的機關。
(四)派出機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確認
(1)如果派出機構沒有得到法律、法規、規章的授權,那么它就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以派出機構所在機關為被告。
(2)如果派出機構得到法律、法規、規章的授權,原則上,派出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以派出機構為被告。但是在越權方面要分兩種情況:①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幅度,以派出機構為被告。②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種類,以派出機構所在機關為被告。以派出所為例,其職權為500元以下罰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罰款10000元的決定,派出所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決定,公安局為被告。
(五)若干行政機關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確認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這些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六)內部機構的被告確認
(1)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行為應當視為委托,以行政機關為被告。
(2)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以其所在行政機關為被告。
(七)不作為案件中的被告確認
行政機關具有法定職責而不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具有被告資格。不作為有兩種劃分:在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依職權行為的不作為和依申請行為的不作為;在內容上可以分為拖延履行和拒絕履行。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行政訴訟被告確定規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行政訴訟原告有哪些?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有什么區別?
怎么確定行政復議機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立農村水污染受害者社會救助機制
2020-12-04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對大學生家教不滿意能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7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02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勞動關系長期中止能否解除
2020-12-23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出車禍意外死亡意外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3-23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0-11-09買保險沒驗車保險公司給賠嗎
2020-12-06私房補交土地出讓金是賣方交嗎
2020-11-112020年最新企業拆遷補償政策有哪些
2021-03-03拆遷不考慮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13剛買了房子就聽說會被拆遷怎么辦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