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繼承制度關于債權人利益保護的缺陷
我國繼承法對遺產債務的清償采取的限定繼承原則是一種有限責任繼承原則,“有限責任繼承是保護繼承人利益的制度,其核心是限制繼承人對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責任,即繼承人只須在繼承遺產的限度內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這一原則符合現代家庭成員人格獨立、責任自負的觀念,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繼承不僅關系到繼承人的利益,而且關系到被繼承人的債權人的利益,作為一種制度,必須對繼承人和被繼承人的債權人雙方提供平等的保護。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我國繼承法存在著嚴重的缺陷,”[5]具體表現為:
1、沒有確定遺產狀況的規定
有限責任繼承原則能否真正貫徹,主要取決于能否準確劃定遺產范圍并保證其不被繼承人侵害。公民死亡后,所遺留的財產可能種類很多,數量很大,而且有可能這些財產在許多不同的地點,被許多不同的人所控制,還有可能相當一部分就被繼承人所掌握著,這時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遺產范圍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我國繼承法在確定有限責任繼承原則的同時,卻沒有關于確定遺產狀況的任何規定,使有限責任的界限無法確定。“其結果是,繼承人在享受有限責任繼承的利益時,不需承擔相應的義務。這就使法律在繼承人利益和被繼承人的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上失去了平衡。”
2、沒有對接受或放棄繼承規定明確的期限
我國采取直接繼承制度,即從繼承開始,被繼承人的財產權利和義務概括地轉歸繼承人。這意味著被繼承人的債權由繼承人收取,債務由繼承人承擔,被繼承人的債權人只能向繼承人行使權利,只能要求繼承人用遺產清償債務。因此,必須在一個合理的時間內使繼承關系確定下來,以便盡快了結被繼承人所遺留的債權債務關系。而我國繼承法卻規定,自繼承開始以后至遺產分割之前,繼承人都可以放棄繼承,也就是說,直到遺產分割之前,繼承人實際上都不確定,繼承關系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這種規定的弊端是明顯的:一是不利于遺產的管理和利用,二是影響債權人行使權利,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繼承關系長期不確定也是滋生繼承糾紛的重要原因。
3、債權人缺乏保護自己權利的法律手段
如果繼承人的行為已經或者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按現行繼承法,債權人無有效的救濟手段。例如繼承人將遺產轉移、隱匿,或者揮霍浪費,或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或將遺產清償自己的債務,都會危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而現行繼承法卻沒有規定債權人可以采取何種手段進行救濟。
(二)外國保護債權人利益的主要制度
目前世界各國的繼承制度可大致分為兩類:直接繼承制度和間接繼承制度。盡管兩種繼承制度差別很大,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把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考慮。
1、直接繼承制度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大陸法系國家多采直接繼承制度。按照這種制度,被繼承人死后,其遺產直接轉歸繼承人,債權歸繼承人享有,債務歸繼承人承擔。直接繼承必須解決兩大問題:第一,要保證繼承人不因繼承而受到損害;第二,要保證遺產首先用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為此,大陸法系國家采取了以下主要的制度:
(1)接受和放棄繼承制度
按照法國、德國、日本等國以及我國臺灣民法典的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包括法定繼承人和遺囑繼承人)處于這樣一種法律地位:他取得繼承選擇權,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選擇無條件接受繼承(無限責任繼承),選擇以有限責任為條件接受繼承或者放棄繼承。如果繼承人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明示選擇,則推定為無限責任繼承。由于有限責任繼承和放棄繼承都是保護繼承人利益的制度,因此繼承人在選擇有限責任繼承和放棄繼承時必須遵守一定的條件和程序。簡言之,這些條件主要是,要在法定期間內進行選擇,要保證遺產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得有侵害、隱匿遺產的行為。繼承人違反上述要求,即喪失有限責任繼承和放棄繼承的權利,而依法強行其按無限責任繼承遺產。其程序主要是,必須以明示的方式向國家主管機關表示有限責任繼承或放棄繼承的意思,如果選擇有限責任繼承,還須遞交忠實準確的遺產清冊。主管機關一般為遺產法院或家事法院,也有的國家規定為公證處。由此可見,接受繼承和放棄繼承制度既是保護繼承人利益的制度又是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制度,其主要作用是清楚地確定遺產范圍,進而保證遺產首先用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而強制的無限責任繼承則是對繼承人欺詐債權人行為的制裁,從另一方面看,也是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2)遺產管理制度
在接受和放棄繼承制度之外,大陸法系國家還規定有遺產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債權人如發現繼承人的行為可能損害自己的債權時,可以向主管機關申請建立遺產管理。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時應宣布對遺產進行管理,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該項工作。建立遺產管理后,繼承人喪失管理遺產的能力。這樣就可以保證遺產首先用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
2、間接繼承制度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間接繼承是英美法系國家采取的繼承制度。按照這種制度,繼承開始后,遺產不是直接轉歸繼承人,而是作為獨立的遺產法人,以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負責管理。在這種制度之下,被繼承人的債務由遺產法人承擔,其債權歸遺產法人所有,遺產所產生之收益歸遺產法人,遺產所產生之負擔由遺產法人承擔。遺產管理人在繳納稅款、清償債務、執行遺囑以后,依照法律規定或遺囑的指定將剩余遺產分配給繼承人。總之,在間接繼承制度之下,繼承人決不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間接繼承能夠公平的保護繼承人和被繼承人的債權人雙方的合法權益,有效的防止欺詐債權人行為的發生。
但是這種制度的實行需要其他條件,特別是司法條件的配合,因為在這種制度之下,幾乎每個人死后都須有由有關國家機關出面處理繼承問題,沒有健全的專司遺產繼承的法院或其他專門機關,這種制度是難以實行的。此外,老百姓是否愿意讓國家機關來插手繼承事務,也是這項制度能否實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相比較而言,直接繼承制度較為適合我國的國情。
(三)關于我國繼承法的修改建議
如上所述,我國屬于直接繼承制度的國家,而且這種繼承制度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因此,我們應當在直接繼承的的框架之內來討論如何建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制度。在直接繼承制度之下,解決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的基本途徑是,改變現行繼承法無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確立有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同時賦予債權人遺產管理請求權。
1、關于有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
所謂有條件的有限責任繼承制度,即繼承人必須遵守法定的條件和程序,才能享受有限責任繼承的利益。繼承人如果違反法律規定的條件,即喪失選擇有限責任繼承和放棄繼承的權利,而依法產生無限責任繼承的法律后果。
有限責任繼承是保護繼承人利益的制度,同時直接涉及債權人的利益。因此,這一制度必須同時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保證繼承人的固有財產不被強制用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另一方面保證被繼承人的債權人能夠就遺產優先受償。由此可知,這一制度的核心是確定遺產狀況并使之保持獨立。大陸法系國家實現這一目的的制度是遺產清冊制度,即繼承人如選擇有限責任繼承,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制作出遺產清冊,并提交給主管機關。我認為,我國也應采取這種制度。當然具體細節應根據我國具體情況由有關專家學者和立法機關探討通過。
這里有必要討論一下“主管機關”的問題。主管機關是接受繼承人所提交的遺產清冊和繼承人所作選擇的機關。國外一般規定為遺產法院或家事法院,也有的國家規定為公證處。我認為,我國可以由公證處來承擔這一工作,理由是:“我國不太可能在普通法院之外再設置專門的繼承法院,而現有的普通法院的任務已很繁重,無力承擔這一任務,而公證處則顯任務不足。而且制作遺產清冊、證明遺產狀況這一工作就其性質而言,屬于公證處的業務范圍。”
2、關于債權人的遺產管理請求權
有限責任繼承是由繼承人主動行使繼承選擇權,以保護自己利益的制度,如果繼承人正確行使這一權利,該制度還可以同時起到保護債權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如果繼承人不選擇有限責任繼承,例如,被繼承人財產狀況良好而繼承人負債累累,這時繼承人便會選擇無限責任繼承,使遺產和自己的財產混同,用遺產來清償自己的債務,這對被繼承人的債權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再如,繼承人隱匿財產、揮霍浪費、或不善經營都會損害債權人的債權。在這種情況下,無限責任也不能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在這種情況下,遺產管理制度就產生了,其主要內容是,債權人如果認為繼承人的行為可能危及自己債權的實現,可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向主管機關申請,要求由主管機關對遺產進行管理,包括對遺產進行調查、清算等。建立遺產管理后,繼承人即喪失管理遺產的權利。這種制度可確保債權人的權利不受繼承人的侵害,確保遺產首先用于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我國繼承法亦應建立這種制度。
如果對遺產繼承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點擊律霸網法律常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公司名稱被搶注商標使用可否起訴侵權
2021-02-07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交通事故保險如何索賠
2020-12-29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