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法律實務中常見遺囑無效的情景及處理
一、有效遺贈扶養協議導致的失效
當遺贈扶養協議和遺囑并存的時候,由于遺贈扶養協議必須以書面的形式訂立,是生前法律行為與死后法律行為結合的諾成、要式法律行為,在遺贈人生前一經簽訂即發生法律效力,扶養人就必須按協議履行扶養遺贈人的義務,雙方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而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生效力以前遺囑人可以隨時單方面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生前對于繼承人或遺贈人一般也沒有附加明確的義務,即使是附義務的遺托,其義務也不能與遺贈扶養人的義務相抗衡,因此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優于遺囑,一個有效的遺贈扶養協議會導致遺囑中對遺贈扶養協議中已處分財產的處分失效,但并不影響對遺贈扶養協議中未處分財產的處分效力。
二、遺囑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導致的失效
【案例】(本案例中均使用化名)
198X年,吳東與王伊登記結婚。198X年,吳東夫婦生一子吳常。后吳東夫婦離婚,兒子吳常由吳東撫養,王伊每月支付撫養費100元。離婚后,吳東的妹妹吳鈴常來照顧吳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常同吳鈴的感情日益加深。200X年,吳東死亡,其生前存款17萬元,該遺產由吳常繼承。由于吳常孤身一人,吳鈴便將吳常領到自己家生活,吳常繼承的遺產由吳鈴代管。2001年初,吳常患了癌癥。吳鈴多方為吳常尋醫治病,花去人民幣5萬多元。2001年11月,吳常寫下書面遺囑,將繼承其父親的遺產17萬元全部留給小姑吳鈴。200X年,吳常病故,王伊收拾吳常的遺物時發現了這份遺囑,王伊要求繼承吳常的全部財產,而吳鈴則以遺囑為據不同意,于是王伊訴至法院,要求繼承吳常的遺產。法院最終認定吳常死亡時雖已成年,但其在立遺囑時年僅14周歲,立遺囑時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吳常所立的遺囑無效。
根據《繼承法》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作為一種民事行為,行為人必須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均不具有遺囑能力,確定遺囑人是否具有遺囑能力,應以遺囑人設立遺囑時為準。
【案例】
趙某的父親是個精神病患者,在他患病期間,曾立了一份遺囑。經過治療,他父親的病情得到好轉,和正常人一樣了,但沒有撤銷或變更這份遺囑。最近,趙某的父親去世了,趙某認為父親的遺囑有效,因為父親立遺囑時雖然沒有行為能力,但在后來有了行為能力,又沒有立過其他遺囑,則證明他認可這份遺囑,所以應當按該遺囑執行。趙某的兄弟卻說在無行為能力人立的遺囑是無效遺囑,即使是他后來有了行為能力,遺囑仍然無效,遺產應按法定繼承進行分割。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但哪些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條明確指出:“不滿六周歲的兒童、精神病患者,應當認定其為無行為能力人。已滿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認定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情況,遺囑人立遺囑時無行為能力,但在后來有了行為能力,或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但在后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他們的遺囑是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一條規定:“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其本人后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后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所以,無行為能力人在立遺囑后才有行為能力,其遺囑是無效遺囑。根據你來信所述,結合以上法律規定,可知趙某父親所立的遺囑是無效的,在沒有有效遺囑的情況下,遺產應按法定繼承進行分割。
三、違背遺囑人真實意愿導致的失效
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之一,如果遺囑人所立遺囑是違背遺囑人真實意愿以受脅迫或欺騙的方式所立,則該遺囑全部無效。
四、多份遺囑內容沖突導致的失效
根據《繼承法》第20條的規定,遺囑的法定形式有五種: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因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開始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生效力之前,遺囑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因此一個遺囑人出現多份遺囑的現象并不少見,多份遺囑如果處分的內容并不沖突,就不存在失效的問題,反而可以互補;但如果內容存在沖突,就必然導致效力較低的遺囑的相應內容失效,衡量遺囑效力高低的原則是:1、公證遺囑優先于一般形式遺囑,遺囑人如欲撤銷或變更公證遺囑必須采取公證遺囑的形式方為有效,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公證遺囑為準;2、后遺囑優先于前遺囑,即在沒有公證遺囑時,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
五、遺囑人生前對自己財產的處分導致的失效
遺囑人生前對財產的處分行為致使遺囑處分的財產在繼承開始前滅失、部分滅失或所有權轉移、部分轉移的,遺囑視為被撤銷或部分撤銷,不發生法律效力。因為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開始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生法律效力前遺囑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
格式很簡單,但遺囑的失效可能由遺囑人、繼承人或見證人等引起,也可以因寫作前、寫作中或寫作后的原因而失效,遺囑的失效又有全部失效和部分失效之別,寫作的難點在于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的復雜,因此充分了解導致遺囑失效的各種因素,就可以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遺囑失效,減少不必要的紛爭、訟累,有利于家族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實現遺囑人立遺囑的初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峽兩岸間仲裁裁決的效力如何
2021-03-17房屋分租合法嗎
2020-12-14農民工工資擔保保證金繳納比例是多少
2021-02-19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交通事故發生后多久認定責任
2020-11-29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房屋買賣抵押權還在嗎
2021-02-06勞動合同不合法服務期限還有效嗎
2021-01-30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各家保險公司2000年的三大事件
2021-02-18承包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0-11-22拆遷房老人去世房產證改名流程是什么
2021-01-28安置房屋私下被售能否索要補償費
2021-02-12父母房子拆遷后換成兒子名字要交契稅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