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庭前最遲提前多長時間公告?
1、提前3天公告,法院開庭前,提前3天通知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2、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后,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二、開庭以后的審理流程
(一)庭審準備
庭審準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準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準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準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回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并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
(二)法庭調查
1、當事人陳述
2、出示證據和質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類證據按以下順序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1) 證人證言。
(2) 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3)鑒定結論。
(4)勘驗筆錄。
(三)法庭辯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定,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綜上,并不是所有的訴訟活動都會提前三天向社會各界公告開庭時間,即便是不進行公告,法院也必須要提前三天就通知原告和被告開庭時間。換句話說,在法院還沒有決定開庭時間的情況下,其他任何有關單位無權去決定法院的開庭時間。
管轄權異議后開庭時間是多久
開庭時間一般幾個小時可以完成?
開庭時間法律規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體現了什么原則
2021-02-21違反交通法63條扣分嗎
2021-03-09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購房還貸有哪些小技巧
2021-01-06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什么是保全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