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法院延期開庭時間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如果當事人有重大疾病,可以以第(1)點為理由申請延期開庭。如果當事人的私人原因合理合法,可以納入第(4)點作為延期開庭的理由,需要做的就是寫一份延期開庭申請書,遞交到法院負責審理案件的民事庭法官,由他們決定是否延期開庭。
二、延期開庭的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釋有關審限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六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十日。
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限的,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并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院長應當在期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經本院院長批準延長審限后尚不能結案,需要再次延長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審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第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的“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導致庭審無法正常進行的情形。
在審理民事案件的時候,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那么可以申請延期審理。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46條中對可以延期開庭審理的情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注意的是,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不過延期的時間卻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開庭前準備工作具體有哪些
刑事案件二審上訴后多久開庭
名譽權糾紛開庭后裁決時間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新三板,新三板的服務對象是什么
2020-12-18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匯票提示付款無應答是否是拒付
2021-03-23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回購房
2020-11-12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更約權
2021-02-07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小區強行違建物業可以強行拆除嗎
2020-12-06賓館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怎么計算
2021-03-25陽江陽東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7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給誰
2021-01-16拆遷補償過程中的隱形陷阱有哪些
2021-01-15房屋拆遷合同和誰簽
2021-01-13拆遷安置房同小區安置房和商品房有什么差別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