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哪些情況應該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下來后多久可失效
2021-03-06刑事案件法院什么時候給舉證期限
2021-02-08重新作出行政處罰能否加重處罰
2021-03-19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被派遣的員工與用工單位的人算是同工同酬嗎
2021-02-03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拆遷房老人去世房產證改名流程是什么
2021-01-28如何能夠讓拆遷方主動找你進行拆遷談判
2020-11-15關于廣州舊城改造拆遷補償問題
2021-02-05農村房屋遇到騰退拆遷,補償標準如何計算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