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律師是回避主體嗎?
不是;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回避的主體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規定》就除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外人員的回避,作了特別規定。盡管總體而言,從歷史上看,我國現行的回避制度非常嚴格,而且比其他國家的類似制度還要嚴格一些,但在我國目前司法實踐的實際運作中,這里的回避主體規定尚未能夠實現其初衷,在一些程序中,回避制度要么是消極的漠視,要么是積極、堅決的不執行,致使制度形同虛設。下面筆者將對現行回避制度的內容、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完善作如下分析:
第一,審判人員應當回避的情形。
第二,離任回避。
第三,訴訟代理人、律師的回避。
第四,回避主體中的審判人員。
第五,程序回避。
第六,法律責任。
二、回避的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 第六章。
第十六條 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于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干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回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 人民法院領導干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回避。
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干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綜合上面所說的,回避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保障到案件可以更好的進行處理,而對于回避的主體是不會包括有律師在內的,一般犯罪人員的直系親屬都可以擔當自己的代理人,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一定要按流程為進行辦理,這樣才能保障各自的權益。
民事訴訟當庭駁回回避申請怎么救濟?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5類情況,被舉報后村干部直接下崗!
2021-01-25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會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09贍養費包括哪些費用,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28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借錢不還,債務人跑路怎么辦
2021-03-22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購房還貸有哪些小技巧
2021-01-06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承包國有林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18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