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回避法官律師可以辦理嗎?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法官回避的,應該由審理案件法院的院長作出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一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二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二、申請回避的理由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和勘驗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本案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請求權第三人和無請求權第三人。當事人是實體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只能以當事人的身份參加訴訟,而不能以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的雙重身份出現,所以必須回避。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是指本案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所謂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是指案件的處理結果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審判人員自身的利益。這種利害關系,既可能是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可能是事實上的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其他關系,指除上述關系以外的其他關系。比如,與當事私交甚篤的同學、朋友或與當事人積怨很深的仇人、對手,等等。這些關系,只要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就應當回避。
回避制度是我國司法審理程序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對相關犯罪事實進行認定,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而造成錯判的事件,具體情況下,還需要由司法機關對提交的回避原因進行審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才可以進行認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務合同履行抗辯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5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收費標準
2020-12-05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學生借高利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30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實習期企業解聘員工怎么補償
2020-12-24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