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安樂死的怎樣處理
實施安樂死的行為在滿足法定的實體條件的前提下,還必須嚴格按照程序規則安樂死來操作。在程序設計上,有四個關鍵的內容需要規范:一是病人的申請;二是醫師的診斷;三是病人與醫師協議的達成;四是醫師實施安樂死的行為。而貫穿始終的是法院的主持和監督以及公證機關的公證。法院和公證機關的“第三者”的中立姿態在此程序中必須得到充分的展現。
(1)病人向法院提出申請。
申請一律采用書面形式:當病人表達了選擇安樂死的意愿以后,病人的親屬(無親屬時可由病人的朋友)告知醫院所在地市的法院(即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及時派工作人員到病房或專門場所主持申請的書寫活動。法院必須指定公證機關到場公證。
書寫申請之前,法院須指定醫師判斷病人是否處于神志清醒的狀態,神志不清醒的不得進行申請的書寫活動。申請書為法定標準格式,病人需要書寫的主要內容是表達自己難忍病痛、自愿選擇死亡的意愿。病人有書寫能力的,必須親自書寫;病人學術討論無書寫能力的,可自己口述申請內容,請親屬或朋友代書。代書時,公證機關必須認真公證,并制作視聽資料;法院工作人員必須認真監督,以確保代書的內容與口述的內容相同。
申請書寫完畢以后,由公證人員當場制作公證書,證明申請的程序和內容合法有效,法院工作人員在監督書上簽字。最后,申請書、公證書、監督書以及視聽資料全部裝入“安樂死案卷”(以下簡稱“案卷”),由法院保管。
(2)醫師對病人情況作出書面診斷結論
法院立即指定病人所在醫院的權威醫師(至少一名)以及其他醫院的權威醫師(至少兩名)對病人的病情分別獨立的進行診斷,在7天之內作出書面結論。書面結論要有醫師簽字和其所在醫院加蓋公章。
書面結論的內容主要是明確判斷:
1、病人是否確實患有當前醫療技術無法治愈的不治之癥
2、該不治之癥是否確實給病人帶來了極端痛苦
3、病人是否已經處于臨近死期的狀態
4、是否確實是除了安樂死以外別無其他辦法可使病人在一個較長的連續的時間內擺脫病痛。
書面結論須詳細論證得出結論的醫學根據。法院將幾份書面結論進行比較,結論一致的,即當幾份書面結論全部為肯定的時候,才能視為初步具有符合安樂死的法定條件。若有任意一份書面結論中的任一條結論為否定時,則法院裁定該病人不得申請安樂死。但病人可以要求復診,復診仍須按上述程序進行。復診三次,還是不能達成一致結論的,法院裁定不得申請安樂死,亦不得再次要求復診。
在診斷結論作出以前的“等待期”中,病人可隨時撤回申請(授權即無效);也可單獨撤回授權而另行授權。撤回須制作撤回書。撤回權正式行使之前,必須告知法院。法院工作人員和公證人員到場,由法院主持撤回意愿的表達活動,病人在撤回書中表達撤回的意愿。由公證機關制作公證書,以證明撤回的程序合法有效。最后,診斷的書面結論、裁定書、撤回書、公證書裝入案卷,由法院保管。
(3)達成安樂死實施協議
對于初步達成安樂死實施條件的情況,法院必須及時組織進行達成實施安樂死協議的活動。
病人、病人將要授權的醫師、病人的親屬和朋友、法院工作人員、公證人員必須全部到場。“實施安樂死協議”為標準格式,病人在協議書中書面表達其授權意愿(關于授權的書面表達的問題,按申請的書面表達的規定辦理)。公證機關制作公證書,以證明授權行為合法有效。然后,協議書交給病人授權的醫師,醫師必須在7天內決定是否接受授權,無論接受與否都得在協議書中表達自己的決定。若決定不接受授權,應當及時通知法院,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病人,病人可以另外選擇醫師授權。決定接受授權的,應當及時通知法院,法院應當及時主持最后的達成協議的活動。病人、醫師雙方在協議書上作最后簽字。
醫師非有正當理由不得隨意撤回對授權的接受。撤回活動按前述程序進行。最后簽字以后,由公證機關制作公證書,以證明協議的內容和達成協議的程序合法有效。法院監督人員在監督書上簽字。協議書、公證書、監督書、撤回書裝入案卷,由法院保管。
(4)進入“第二等待期”
病人撤回申請的,可以在自撤回申請之日起的7天之后再次申請,7天之內不得再次申請。撤回書、公證書、再次申請的申請書裝入案卷,由法院保管。
醫師沒有撤回的,應當及時設計實施安樂死的方案,并制作計劃書。計劃書要確定具體的實施時間。計劃書得有醫師的簽字和其所在醫院加蓋公章。制作計劃書時,可以征求病人及其親屬或朋友的意見。計劃書必須得到病人及其親屬或朋友的認可。認可活動由法院主持。認可的,在身患重病、生活無法自理的女孩想請求安樂死計劃書上簽字;有異議的,可當場與醫師達成一致意見后簽字;當場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醫師必須在3天之內修改,若修改兩次以后仍然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法院裁定不得實施安樂死。認可活動也得由公證機關公證并制作公證書。計劃書(附本)、公證書裝入案卷,由法院保管。
(5)最后實施
在正式實施之前,病人仍然可以隨時撤回申請或授權(協議即無效),撤回活動按前述程序進行,但醫師非有正當理由不得隨意違反協議。
實施的全過程中,病人的親屬或朋友、法院工作人員、公證人員必須在場,任何一方中途不得隨意離開。法院有義務確保整個實施過程的正常秩序。病人死亡后,醫生當即在“安樂死實施情況紀要”(為標準格式)中填寫有關內容。公證機關對此情況予以公證,并制作公證書。法院工作人員在監督書上簽字。實施情況紀要、公證書、監督書裝入案卷。最后,上述三方代表共同在“安樂死案卷”封面簽字,至此,該安樂死案件進行完畢。法院將整個案卷密封、存檔。若出現異常情況,醫師必須作出緊急處理,公證機關、法院必須將此情況記錄在“安樂死實施情況紀要”中。異常情況的出現若是由醫師的故意造成的,必須依法追究醫師的法律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我國是沒有安樂死的,現在只有一些國外國家才有安樂死,在實行安樂死的時候一定要達成協議并征得對方家人的同意,最后才是開始安樂死的過程,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約定付款日期怎么辦
2021-01-18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區別
2020-12-24住院寫自費能報銷嗎
2021-03-02勞動監察大隊受理范圍
2021-02-27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怎么認定房屋中介欺詐
2020-11-13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實習期員工如何保障自己權益
2020-11-24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訂立保險合同分哪些階段
2021-01-12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