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行為的形式是怎樣的
1.為實施犯罪準備犯罪工具的行為。——犯罪預備行為最常見的形式
所謂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進行犯罪活動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殺傷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槍彈、刀棒、毒藥、繩索等;(2)用以破壞、分離犯罪對象物品或者破壞、排除犯罪障礙物的器械物品,如鉗剪、刀斧、鋸銼、爆炸物等;(3)專用為達到或逃離犯罪現場或進行犯罪活動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摩托車等;(4)用以排除障礙、接近犯罪對象的物品,如翻墻爬窗用的梯子或繩索等;(5)用以掩護犯罪實施或者湮滅罪證的物品,如作案時戴的面罩、作案后滅跡用的化學藥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復雜性可以反映出預備行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謂準備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尋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適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為實施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這類犯罪預備行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為實施犯罪事先調查犯罪場所、時機和被害人行蹤
(2)準備實施犯罪的手段,例如為實施入戶盜竊而事先練習爬樓入窗技術
(3)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
(4)追蹤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來或者進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對象物品的行為
(5)出發前往犯罪場所或者誘騙被害人趕赴預定犯罪地點
(6)勾引、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
(7)擬定實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偵查追蹤的計劃,等等。
二、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要知道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與犯意表示相比,犯罪預備為實行犯罪起從促進作用的行為,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此時可以比照既遂犯,對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犯罪預備犯罪結果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1-01-21一般黨員失職失責如何處理
2021-01-28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假冒注冊商標如何如何處罰
2021-03-11酒駕記錄保留多久
2021-01-12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聘用中國雇員勞務合同范本
2020-11-11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