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克扣工資 退休工資 產假工資 拖欠農民工工資 拖欠工資 試用期工資 加班工資
眾所周知,拖欠工資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當出現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情況時,有的勞動者選擇用法律的武器來討要工資,但是他們對于要工資打官司要多久的問題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今天律霸的小編為您整理了這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索要工資打官司要多久
索要工資的訴訟屬于民事訴訟,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民事訴訟需要經歷起訴、立案、提交答辯狀、開庭審理、法院調解,宣布判決結果、上訴、二審等程序。其中,還有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等特殊情況出現。我國法院適用的是二審終審制,如果當事人對一審判決結果不滿意,可以向法院提起二審;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不上訴的話,一審判決就是最終結果,審判流程到一審宣判就結束了。在沒有訴訟中止或者訴訟終結的情況下一審會經歷至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二審會經歷七個月左右的時間。
二、要工資打官司的流程
(一)、起訴。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9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1天)
(二)、立案。《民事訴訟法》第112條,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7天)
(三)、答辯。《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1款,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5天+15天)
(四)、開庭。《民事訴訟法》第123條“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申請回避的時間是3天。(3天+1天)
(五)、訴訟中止。《民事訴訟法》第150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訴訟中止的時間視情況而定。”(時間待定)
(六)、調解。當庭調解,與開庭同一天。
(七)、判決。當庭判決,與開庭同一天。
(八)、上訴。《民事訴訟法》 第164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時間為15天(15天)
(九)、提交答辯狀。《民事訴訟法》166條第2款“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第167條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5天+15天)
(十)、案件審結。 第176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180天)
在沒有訴訟中止或者訴訟終結的情況下一審會經歷至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二審會經歷七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您在這方面還有問題的話,請聯系律霸,我們的律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提供法律上的幫助,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老板不給發工資怎么處理
拖欠工資多久算違法
試用期離職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財產的清償順序
2021-03-12引用網絡上句子算侵權嗎
2021-03-26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的適用問題具體有哪些
2021-01-13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購房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23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離婚后孩孑撫養費標準
2020-12-10婚姻自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23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法定繼承時遺產如何分配
2021-01-24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哪些問題涉及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3-06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