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監護就是監督保護的意思。監護制度就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的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項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通則》對監護和親權未加區分,而將父母視為子女的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16條第一款“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該條款盡管成為成年人的父母為“監護人”,但未將父母列入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監護人的順序,表現為立法對父母與其他監護人區別看待。因此父母監護權的產生以不同于其他充當監護的人。父母的監護職責本質上具有不可撤銷和不可更改性,只有在父母因自身原因(如無行為能力)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的或對子女不利的才允許伯頓父母的監護權利。因此,在以下情形下,父母并不喪失監護權利:1.父母分居或離異;2.父母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責任,而委托他人充當一段時間監護人的。
因此,離婚并不但表不是監護人的一方失去監護權。
父母對子女的探視權,是指父母離婚后,與子女分居的一方(父親或母親)享有的按照協議或人民法院的判決,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時間,探望子女的權利。從民法理論上講,父母對子女的探視權,是親權中的一項基本權利。這種權利是基于父母子女關系而享有的身份權的合法體現。這種血緣關系帶來的權利不因夫妻關系解除而解除。所以離婚后父、母各方仍然承擔和享有對子女的撫養、教育、關心成長、探望的義務和權利。不直接撫養的父或母一方,以適當的方式、合適的時間探望子女,是行使其依法享有的探望子女權利的法定行為,自然受法律保護。
修改后的《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視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這個規定彌補了我國婚姻法中探視權制度的缺失,將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支持非直接撫養方探望子女的權利通過立法得以法制化,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我國法律中規定的探視權具體情況。
《婚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法律通過這條規定,對探視權賦予了提起強制執行的效力。當事人依據這條規定,以對方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的調解、判決或裁定為由,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分割婚訴訟中拆遷安置房
2020-11-21房屋相鄰權糾紛與時效有否關系
2020-12-20實習生可以解除實習協議嗎
2021-01-27已被執行的股權如何解除質押
2021-02-12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直系親屬贈予房屋要交契稅嗎
2020-12-10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性質如何
2020-12-03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