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當擴大探視權的權利主體范圍
應使探視權的權利主體不僅僅限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還包括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血親。依照我國法律規定,祖孫關系、兄弟姐妹關系與父母子女關系一樣,不因夫妻離婚而消除;同時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第二監護人。在立法上賦予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探視權主體資格既符合我國實際,又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此外,祖輩對孫輩、兄姐對弟妹的探視權設定不應只限于夫妻離婚,在夫妻死亡的情況下,祖輩對孫輩、兄姐對弟妹依然享有探視權。
(2)立法上進一步明確界定探視權的權利主體對探視權制度中的"父母"應作擴大性的立法,將因無效婚姻、被撤消婚姻、同居、通奸、強奸、賣淫、嫖娼而出生的非婚生子女的父母、處于別居狀態下無法與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都一起納入到探視權的主體范圍中,從而使探視權的主體范圍更為全面、科學,也為非婚生、別居狀態下的子女和父母行使探視權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從法律上說,養父母、繼父母和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父母,法律不應該將他們加以歧視而拒之門外,而應重視這些特殊情況的存在,必須重視這些特殊父母的權利,明確"未直接與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或母"的含義為"親生父母、養父母、形成了多年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和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
2.貫穿維護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則
現代親子法的發展已從"家本位"、"父母本位"進化到"子本位"的階段,探視權制度的設立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實現子女的最大利益。探視權作為非直接撫養方的權利是依附于子女最佳利益而存在的,離開對子女利益的考慮探視權就無存在的合理性。我國臺灣地區把探視權稱為"會面交往"而不再稱為"會面交往權"就是出于探視權是雙方的、并以子女最佳利益優先這一方面考慮。
國外許多國家對探視權的規定也體現了這一原則。如美國法律規定,在允許和探視子女時衡量的標準為是否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法國、德國民法典在規定父母子女交往權時,也明確強調了子女的最大利益。所以,可以實現多大范圍內的探視要以"子女的最大利益"為中心來決定,在探視權的設立和行使上應當貫穿維護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則。
3.明確規定探視權的權利內容
在探視權具體內容上,各地區、各國規定不盡一致。我國臺灣地區規定是"訪問、見面、互通書信或電話、贈送禮物、交換相片乃至短期的同居等"。在司法實踐中,美國婚姻家庭立法采用周末探望和假日探望的相結合方式,由法官依據自由裁量權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安排,或由當事人協商確定。另外,美國判例還確認過網上交流探視子女的內容。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原則,我國設定探視權的基本權利內容應包括會面權、交往權、知情權、教育權。這幾項基本權利的確定,既能有效避免在現實中將探視權僅僅理解為短至幾十分鐘的會面,甚至是看幾眼的錯誤認識,又能保證離異后父母一方與子女的感情維系、交流,并能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的監護情況起到監督作用,有利于父母對子女教養義務的實現。為便于在父母雙方協議或法院判決時作為參照依據,根據離異父母和子女的居住地域、工作性質、學習生活、個人能力等實際情況的不同,可視情況制定如暫住權、子女部分(全部)財產的管理權等其它可供選擇的權利,供離異雙方協議選擇或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判決。
4.用列舉和概括相結合的方式規定中止探視的情形
我國婚姻法對中止探視權的法定理由采取概括主義的立法模式,沒有列舉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具體情形,極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適用上的混亂,在實踐中很難把握。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利益,有必要認真總結審判經驗、參照國外立法細化中止探視權行使的情形,采用列舉和概括相結合的方式明確中止事由。如規定有下列嚴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中止事由之一,人民法院應當令其中止探視,待中止探視事由消滅后再恢復探視權:(1)探視方患有精神病或嚴重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可能和子女的一般性接觸就能將病傳染給子女的;(2)在探視過程中對未成年子女有虐待、劫持、脅迫等暴力傾向,或對子女有嚴重違法、犯罪行為的;(3)遺棄、歧視未成年子女的;(4)有賭博、酗酒、吸毒、賣淫、嫖娼等惡習屢教不改的,而且慫恿子女犯罪,可能對子女成長有不良影響的;(5)年滿10周歲以上子女明確表示實在不愿接受探視的;(6)父或母頻繁探視子女違反探視的規定會見子女,嚴重干擾子女正常生活的;(7)探望方有趁探視之機藏匿子女,使子女離開撫養方監護行為的;(8)其他嚴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此外,以上中止探視的事由并不是絕對的,即使父親或母親酗酒或吸毒,但只要父母不是在子女面前從事違法活動,只要子女真心愿意并希望父母來探視,那么該父母的探視權就不必一定被中止。
5.增加對探視執行難的救濟措施
對探視權的判決和裁定執行不力使探視權制度在現實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與當初立法時的良好愿望相距甚遠。我們應立足現狀,雙管齊下,剛柔并濟,努力改善目前探視權執行不力的狀況,以確保探視權在現實中真正落到實處。一方面,要重視思想教育和法制宣傳工作的運用。人民法院在執行時,要對被執行人及其他有協助義務的人加強思想教育和法制宣傳工作,以說服教育為主,使當事人從思想上認識到:探視權是法定的權利與義務,以任何形式無故阻礙、拒絕探視或教唆未成年子女拒絕探視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探視權的行使是為了保障子女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阻礙探視權人的探視行為對子女的合法權利也是一種侵犯,從而使當事人能夠從為子女的健康成長的角度著想,主動履行協助義務,使探視得以順利進行。當然,說服教育為主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強制措施,縱容阻撓探視權實施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我們應加強學習、借鑒國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積極探索對探視權的救濟措施,對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與阻礙執行者,要堅決予以制裁,比如嘗試引入精神損害賠償金、將妨礙探視權作為監護撫養權變更的法定理由、適度地適用刑事處罰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婚生子可以落戶到男方家嗎
2021-01-18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3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手續有哪些
2021-03-10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新手上路車禍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05保險經紀人四作用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