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江安縣律師 大邑縣律師 漢陽區律師 江漢區律師 洪澤縣律師 邛崍市律師 什邡市律師
民事訴訟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依據憲法,針對社會中發生的各類民事訴訟案件,結合相關實際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相關的審判機關通過,頒布執行的。最新一次的民事訴訟法修訂是2012年,這是對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全面修改,此次修訂也針對一些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下面,律霸的小編就來為大家解讀一下新民事訴訟法修訂四大亮點。
一、認可并推動電子科技手段的運用
隨著電子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科技手段在推動民事訴訟程序向前發展方面趕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在立法予以了認可,主要體現在:
1、視聽資料記錄留置送達。一直以來“送達難”是困擾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老大難之一,而留置送達是在受送達人拒絕簽收送達文書書,由受送達人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代表在送達回證上注明的一種送達形式,但往往上述人員不愿意配合法院工作,送達人員為途省事自行在送達回請上說明送達過程,這實際上是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新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對于留置送達可以采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通過照片或錄像將送達過程完整地記錄并固定下來,確保了送達過程的程序合法性。
2、傳真、郵件等新的送達方式。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法院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成本,新民事訴訟法規定了電子送達。電子送達是指受送達人同意的情況下,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送達除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之外的法律文書。電子送達在民事訴訟過程的適用,可以提高法院工作效率,減少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往返法院的負擔。但在適用電子送達時應注意幾點,一是送達方式不限于傳真、電子郵件,只要是受送達人同意的方式都可,如QQ、短信等均可;二是所送達文書不能是判決書、調解書及裁定書,因為該三類文書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實體及程序權利,必須以送達蓋章的紙質文書為依據。
3、增加“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種類之一。電子數據是本次修改民事訴訟法所增加的一種證據類型。電子數據是以電子、電磁、光學等形式或類似形式儲存在計算機中的信息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資料。在適用中應明確電子數據是以電子介質存儲的信息為特征,凡具備這一特征,無論其輸出形式為打印文件還是視聽資料,均屬電子數據,應依電子數據的誰規則進行審查判斷。
二、吸收了司法解釋的相關成果
1991年制定的《民事訴訟法》過于原則,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多部司法解釋來明確民事訴訟過程中的相關程序問題,司法解釋的出臺很好地指導了審判實踐,有力地補充了《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過于原則這一缺陷。本次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有多處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中的相關成果:
1、明確當事人雙方可約定適用簡易程序。關于普通程序轉為簡易程序,1991年民事訴訟法乃至2007年修改民事訴訟法均沒有作出正面規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出臺的《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中有所涉及。該解釋第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當事人各方自愿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但是這種依靠司法解釋來彌補立法缺陷的方式,并不符合法治的基本精神。有鑒于此,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增加了當事人對適用民事簡易程序的選擇權。
2、明確簡易程序簡便傳喚、送達、審理。簡易程序的核心在于通過簡化審理流程,盡快審結案件。這里的簡華審理流程主要包括對開庭前傳喚當事人和證人的簡化、送達法律文書的簡易、開庭審理的簡化及裁判文書等幾個方面。對此,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只在條文中明確規定了簡易程序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但并未就送達法律文書、開庭審理以及裁判文書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本次修改,吸收了《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相關成果,在第一百五十九條明確規定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
3、明確了證人不到庭作證的具體情形。證人提供證言,以出庭作證為原則。考慮到證人的特殊情況,應允許證人提交書面證言等形式作證,但對哪些情形下可以不出庭作證,1991年民事訴訟法沒有作出規定,針對此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五十六規定了五種情形屬于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證,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參照了司法解釋的規定,整理歸納為了四種情形在第七十三條進行了具體規定。
三、采納了社會各界意見,完善了相關程序
1991年民事訴訟法已實施了二十年時間,民事審判工作任務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民事訴訟法中一些制度已不能適用當前審判工作要求,亟須予以完善。近年來,訴訟法學者、民事領域的法官及相關法律工作者都從各個方面對民事訴訟法的一些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此,本次修改采納了社會各界意見,完善了相關訴訟程序。
1、督促程序回歸督促本義。1991年《民事訴訟法》在我國確立了督促程序,對于方便群眾訴訟、提高辦案效率、完善債權制度、及時解決債權債務糾紛,加快民事流轉,穩定社會經濟秩序,有著重要作用。因制度設計原因,原有法律沒有異議審查規定,只要被申請人提出否認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異議,督促程序就予以終結,支付令自動失效,債權人還需另行向法院起訴,沒有真正起到督促的效果。審判實踐中出現了濫用異議權、審查異議缺乏法律依據、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借機拖延訴訟、不完全按法定程序辦案等現象。鑒于此,本次修改對督促程序予以了完善,在程序上使督促程序與訴訟程序相銜接,規定一旦支付令失效的,可以將督促程序直接轉為訴訟程序,但申請人不同意的除外。
2、協議管轄尊重意思自治。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們提出我國協議管轄的規定過于狹窄,限制了當事人的自由選擇權,應給予當事人更大的選擇權,同時應擴大協議管轄的案件范圍,不應限于合同案件。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吸收了學界觀點,對協議管轄作了如下修改:1、協議管轄的案件不限于合同糾紛,同樣適用侵權之訴;2、協議管轄約定的法院不限于修改前的五個地點,對于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人民法院都可以約定管轄。
3、小額訴訟避免正義遲到。在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前,理論及實務界對我國是否實行小額訴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普遍認為在當前司法公信力逐漸上升的法治環境下,對于標的額較小的簡單民事案件實施一審終審將有利于實現程序正義,不至于使權利人的訴訟時間拉長。為此,本次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小額訴訟程序。根據法律規定,小額訴訟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簡易程序的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筆者認為,在適用小額訴訟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條件是爭議案件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簡易程序,因此,對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如被告下落不明而公告的案件)不能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二、小額訴訟的“小額”如何確定。在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曾有人建議將金額確定為5000元,但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及法律的超前性與穩定性,最終確定為各地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為標準,現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已經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對具體數額進行確定,可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2年非私營企業平均工資為基數確定該數額。三、小額訴訟是否適用確認之訴及變更之訴。小額訴訟以金額為界定標準,適用給付之訴是沒有疑問的,但對確認之訴或變更之訴是否適用不太明確。筆者認為,小額訴訟實施初期,各項配套程序尚未形成,從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出發,不宜擴大小額訴訟的適用范圍,應僅限于金錢給付之訴。
四、確保了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
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的今天,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各類部門法的制定,另一方面,也要確保法律之間、法律本身條文之間的協調性。確保法律的協調統一也是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的一大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兩類特別程序案件,與相關法律相銜接。此次的民事訴訟法修改在特別程序一章中增加了司法確認程序與實現擔保物權程序,增加這兩個程序主要是為了與已生效并實施的《人民調解法》及《物權法》相銜接。《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對于司法確認的相關程序民事訴訟法并無規定,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曾專門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對司法確認的程序及效力等作出明確規定,本次民事訴訟法的修改進一步吸收和鞏固了司法改革成果,增加了司法確認效力案件的內容,從訴訟層面上為司法確認程序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但是,《物權法》作為一部實體法澤抵押權的實現程序并未有規定,為了將擔保物權實現程序明確法定化,此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增加了此方面的內容。
2、修改證據種類,確保三大訴訟證據的統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及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理論界對證據的分類有了更加科學的認識。2012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中就對刑事訴訟的證據進行過修改,其中增加了電子數據這一證據種類,同時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本次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同樣對證據作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完善。作這樣修改,一方面體現了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對證據分類及界定更加科學,另一方面也能使不同訴訟法之間證據界定的統一性。
3、刪去相關章節,確保內外統一。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四編對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有特別規定,本次修改將該編的涉外協議管轄、默示管轄及涉外財產保全的相關條文予以刪去,統一了國內案件與涉外案件的協議管轄規則及財產保全制度。實現了對國內和涉外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權利的平等保護,同時也使得修訂后的民事訴訟法在體例上更為簡潔、清晰,更便于人們對法律規定的把握。
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限制著我們不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也使我們處在法律的保護下,不受違法犯罪事件的侵害。民事訴訟法修訂不單單是國家對一部法律的修改,而是關乎我們自身生活利益的一件大事,同樣關乎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有出讓土地的經濟適用房嗎
2021-03-02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和平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6拆遷安置房上市交易條件
2021-02-21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房屋拆遷有營業執照能多賠多少錢
2021-01-26征地拆遷補償的標準范圍
2020-11-09公房拆遷是不是只算實用面積
2021-03-04如何審查拆遷許可證
2021-01-21拆遷簽訂補償協議有哪些無效的情形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