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萬江區(qū)律師 斗門區(qū)律師 楚雄市律師 潞城市律師 溫州律師 淶源縣律師 海曙區(qū)律師
雙方因為債務糾紛鬧上法庭時,原告會向法院提交訴訟書,陳述訴訟請求和事實與理由。法院受理后會組織開庭審理,讓雙方當事人質證答辯。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候被告會承認欠債不還的事實,這就無需證明了,那么民事訴訟自認的法律效力是什么?下面小編結合民訴法有關知識給大家講解下。
一、民事訴訟自認是什么意思?
自認是指當事人對不利于自己事實的承認。它分為訴訟中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訴訟中的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實的承認。中國證據(jù)法中所說的自認是在訴訟過程中的自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8條規(guī)定:自認必須發(fā)生在訴訟過程中;自認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的承認;自認必須是明確表示的;自認必須具有合法性。該條明確規(guī)范了自認制度,已構建起我國自認制度的框架。由于學者認識個性的差異,同一概念也有不同的認識,關于自認也是如此。
二、民事訴訟自認的效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一)自認對當事人的效力。對于作出自認的當事人而言,需要承擔因承認于已不利事實而帶來的法律后果,而且自認一旦作出,除非法定原因,不得撤銷,同時也不能提出與自認事實相反的主張。實際上自認也就成為證據(jù)的第五種類型——當事人的陳述。對于對方當事人而言,自認則免除了其對該事實的舉證責任。因為,自已提出的對對方不利的事實已經(jīng)得到了對方的承認,對于雙方當事人不存在爭議的事實,無需舉證
(二)自認對法院的效力。自認的效力不僅約束當事人,而且對法院也有約束力。法院在作出判決時必須受到當事人自認事實的約束。法院在適用法律時,應當以當事人自認的事實為基礎,法院沒有必要對雙方一致認定的事實的真實性進行審查,而且也不得作出與該自認事實相反的認定。自認對法院的效力不僅拘束一審法院,而且對二審法院也具有約束力。法院在一審中以當事人承認的事實為依據(jù)作出判決后,承認該事實的當事人在第二審中,不能在無正當理由時以證據(jù)推翻承認,二審法院仍然應當以一審承認事實為依據(jù)作出裁判。
三、民事訴訟自認的現(xiàn)實價值是什么?
(一)有助于促進中國民事訴訟模式的轉換。從訴訟模式的角度看,自認制度的模式環(huán)境應當是當事人主導的訴訟模式,即當事人主義的訴訟模式。中國目前的訴訟體制環(huán)境還不是自認制度所要求的制度環(huán)境,法院裁判所依據(jù)的事實并不局限于當事人主張的范圍。從訴訟觀念的角度看,自認制度存在的觀念環(huán)境是當事人之間私權糾紛的解決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志,關于案件事實的認識也要尊重當事人的意志。但在我國的訴訟觀念之下,是不能容忍當事人對事實左右的,只允許法院對事實有自由裁量。自認制度的核心是自認對法院有約束力,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據(jù)僅限于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當事人沒有主張的事實法院不能依職權收集和調查。確立自認制度,有助于弱化法官在庭審中的職權調查功能,凸顯當事人的自由處分權利,從而強化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助于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訴訟效率。自認的基本功能在于通過當事人對對方主張事實的承認,免除了當事人對主張事實的證明責任。這樣,原本必須進行的當事人舉證、法院調查證據(jù)、質證、認證等環(huán)節(jié)被簡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證明的環(huán)節(jié)和費用,縮短了訴訟的周期,降低了當事人和法院在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時也提高了訴訟效率。
(三)有助于在中國民事訴訟中實行法律真實的證明要求。“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是中國民事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指導中國民事應當以追求客觀真實為依歸。實際上,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真實性訴求是要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的,追求絕對的客觀真實,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訴訟理論開始傾向于追求法律真實。確立和完善自認制度,事實上是追求法律真實。自認對法院的約束力并非來源于該事實真實性,即不因為雙方對該事實的認可或認識的一致性而使該事實具有一般真實或蓋然真實性,而是源于民事訴訟中辯論主義這一基本原則。它要求法官對雙方無爭議的事實視為真實,而不需要調查該事項是否真實存在。
由此可見,在民事訴訟中,完善自認規(guī)則有利于提高法院辦案效率、簡化訴訟程序。民事訴訟自認必須要符合一定條件,它的效力體現(xiàn)在對當事人和法院兩方面。對當事人而言,一旦自認,則要承擔由此帶來的法律后果。而法院作出審判時必須在當事人自認的范疇內進行。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執(zhí)行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時候
2021-01-04掛名股東如何安全退出
2020-12-03沒有衛(wèi)生許可證處罰多少罰款
2020-11-09批捕后可以見家屬嗎
2021-03-19非法轉賣借來的摩托車后將車竊回構成何罪
2020-12-08股權激勵是一種融資嗎
2020-11-15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各類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1-01-17投資公司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3農(nóng)村的房屋可以贈與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9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