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斷下訴訟時效產生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后果是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二、民事訴訟時效一般是多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以下特殊情況除外:
1年訴訟時效。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民法通則136條)
3年訴訟時效。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環境保護法42條)
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出訴訟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條)
最長訴訟時效。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則137條)
三、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
1、發生的時間不同。時效中斷可發生在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時效中止只能發生在時效期間最后6個月內;
2、法定事由不同。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事實,如起訴、請求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實,如不可抗力、債務人失蹤等;
3、法律后果不同。時效中斷,中斷的法定事由發生前已經過去的時效期間不再計算。
訴訟時效的中斷和中止都是為了維護權利人的相關合法權益,因為民事糾紛其實還是建議大家私下協商處理的,但對于雙方當事人來說,無論是通過哪種方法處理當前的矛盾的,都一定要在法定訴訟時效之內就盡快落實相關的問題。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單合伙協議合同范本
2021-02-09新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1-03-26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拆遷安置房名額指標可以轉讓嗎
2020-12-27拆遷養殖戶補貼政策住房補貼政策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020-11-11征地拆遷律師如何收費
2021-02-20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在城市拆遷上有哪些不同點
2020-11-30如何辦理拆遷安置房土地使用證
2021-01-07懷疑拆遷款被貪污,被拆遷人應當向哪兒舉報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