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告被羈押民事訴訟時效中斷嗎?
被羈押不構成訴訟時效中斷,債務人被判刑后服刑期間訴訟時效中止的。訴訟時效的中止必須是因法定事由而發生。這些法定事由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都是當事人無法預見和克服的客觀情況;再一類是其他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情況。二是法定事由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始產生中止訴訟時效的效力。三是訴訟時效中止之前已經經過的期間與中止時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繼續進行的期間合并計算。而中止的時間過程則不計入時效期間。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綜合上面所說的,訴訟時效中斷只有請求、起訴、承諾這些法定的事由才會被中斷,對于被羈押這種行為完全不在此范圍之內,雖說不可以中斷但可以中止,只要中止的情形不消失那么此訴訟的時效一直都會在,從而也保障著自己的權益。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訴案件決定撤訴,法院會怎樣辦理?
2020-11-25醫院誤診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0-11-26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賠償委員會的組成及如何做出決定
2020-12-27孕期女職工保護法律規定
2021-01-02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傷殘鑒定是如何的
2021-02-15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離婚時雙方都要房子怎么辦?
2021-03-25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