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不能足一而論,需結合個案實際情況來判定。
解析:針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我國婚姻法及司法解釋從未有明文指出類似“同性別撫養”等審判規則。不可否認,在司法實踐中兩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隨同性別父母生活的可能性確實較大,但法官更多會綜合參考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最終的裁判。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第3~5條的規定外,還包括父母雙方的同孩子的親密程度、收入情況、受教育程度、性格個性、十周歲以上孩子的意見等等,都會影響到撫養權的歸屬,法官甚至也會適當考量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老一輩對孩子帶教的時間長短等因素。針對以上要點,您能收集到證據越豐富、有力,法官將孩子判歸您撫養的傾向性就越大。
誤區二:離婚后撫養權判給對方,我對孩子就沒有任何法律義務了
正解:失去撫養權不等于沒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
解析:《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未成年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后者享有與承擔監護權的權力與義務,除非出現死亡、父母子女關系的依法終止或監護權被依法剝奪的法定事由外,監護權不可被剝奪和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對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侵權歸責的規定也體現了如此立法理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無論離婚與否、獲得撫養權與否,都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切不可因為喪失直接撫養的權利便將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等權利義務拋之腦后。
誤區三:撫養費只能給到孩子18歲成年為止
正解:在雙方有給付能力的前提下,撫養費須給付到子女可獨立生活為止。
解析:撫養費的數額、給付起止時間、給付方式等并非機械而不可變的。即便子女已經成年,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18歲-25歲的成年人中的絕大多數為在校攻讀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群體,他們客觀上并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條件,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2條對此也有相應的規定,第7條也指出撫養費數額可以“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另外,考慮到子女在獨立生活前可能會發生諸如重病醫療、海外留學的重大事項,在雙方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要求與對方對半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職工請假是否存在勞動糾紛
2020-11-11工地上工作誤傷工友誰承擔責任
2021-03-20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農村拆遷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2020年公租房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0拆遷安置房多出面積如何結算
2021-01-04廣州舊城改造將推三種模式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