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疾人的撫養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2條的規定: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
(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讀的;
(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二、殘疾人的撫養義務的法律規定
殘疾人的法定扶養人對殘疾人履行扶養義務在法律上的具體規定主要有:
(一)父母對成年的沒有勞動能力或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可根據該成年殘疾子女的需要和自己的經濟能力,對其子女承擔經濟責任。
(二)父母必須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盲、聾、弱智等特教教育,并為子女提供教育經費。同時,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
(三)殘疾人的扶養義務人應支持殘疾人進行康-復。其中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小兒麻痹后遺癥矯治手術、聾兒聽力語言訓練,三項國家規定的康-復費用,其總經費中,政府、單位、集體承擔三分之一,殘疾人及其親屬承擔三分之二,并扶助殘疾人進行康-復。
(四)殘疾人的扶養義務人應盡可能地為殘疾人配置需要的輔助器具。
三、我國對殘疾人有哪些福利
傳統觀念認為,殘疾人福利就是國家和社會對殘疾人給予各種物質幫助,其實,在今天看來,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殘疾人福利除了給予基本的物質幫助之外,還要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在殘疾人的康-復、醫療、教育、就業、文化娛樂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權益保障,努力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保障目標。
1.殘疾人就業
國家和社會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殘疾人在勞動力市場上享有就業的同等機會。殘疾人參加社會勞動和就業的權利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法律規定,所有單位必須按比例雇用殘疾人,同時實行稅收減免和其他優惠扶持政策。采取多種形式安排殘疾人就業。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采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我國的殘疾人就業,主要有兩種方式,即社會吸收和福利企業。
2.殘疾人教育
《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指出:會員國應保證殘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包括使最嚴重殘疾的兒童享受義務教育;并容許在入學年齡、教學內容、考試程序方面增加靈活性。聯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指出,在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應向各種類別和不同程度的男女兒童,其中包括重殘兒童,提供義務教育。
我國法律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各級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根據殘疾人的特性,采取兩種教育方式:一是普通教育方式。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二是特殊教育方式。對不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此外,還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特殊需要實施教育。國家設立殘疾人教育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國家組織和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與應用,特殊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特殊教學用具及輔助用品的研制、生產和供應。
3.殘疾人康-復
國際社會認為,只要向殘疾人傳授康-復知識和方法,相當數量的殘疾人可以在家庭和社區范圍內進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的訓練。康-復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服務:①及早發現病情;②診斷和處理;③醫療護理;④社會、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咨詢和協助;⑤進行自理訓練;⑥職業技能訓練、職業培訓、公開招聘的和保護性的就業安置;⑦提供輔助器械、行動工具及其他設備;⑧專門教育服務等。在殘疾人的康-復保障中,要強調殘疾人所具備的能力,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康-復工作應該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輔之以社會康-復服務和專門的康-復機構。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采取康-復措施,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其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康-復技術應當從實際出發,將現代康-復技術與我國傳統的康-復技術相結合。以康-復機構為骨干,社區康-復為基礎,殘疾人家庭為依托,以實用、易行、收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并開展康-復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
4.殘疾人文化生活
《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提出,會員國確保殘疾人有機會充分發展他們創作性的、藝術的和社會方面的潛力,這既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也是為了造福社會。為此,應確保他們參與文化活動。必要時,應提供特別幫助,如聾人助聽器、盲人點字印刷書籍等。為了活躍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國際上定期舉辦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特殊奧運會、世界聾人運動會、國際特殊藝術節、國際殘疾人智能競賽。
我國殘疾人文化生活保障的指導原則是: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應當面向基層,融于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適應各類殘疾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使殘疾人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采取各類措施,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包括:①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形式,反映殘疾人生活,為殘疾人服務;②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弱智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開辦電視手語節目,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說;③組織和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舉辦特殊藝術演出和特殊體育運動會,參加重大國際性比賽和交流;④有計劃地興辦殘疾人活動場所,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
5.舉辦精神病人福利院
精神病人福利院是我國接受和治療精神病人的福利事業單位,由衛生、民政、公安三個部門分別舉辦,承擔不同對象的收治任務。民政和衛生部門精神病人福利院的任務,是收養城鎮中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無法定義務撫養人的精神病人,同時也收養自費的家庭無力看管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福利院對精神病人實行開放管理,即不關、不綁、不鎖,采取勞動治療、文娛治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并把這四種方法結合運用。
6.扶殘助殘活動
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殘疾人提供照顧和優待,內容包括:①殘疾人在搭乘國內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給予一定的照顧和方便,甚至享受減費或免費服務;②盲人讀物郵件可以免費寄遞;③殘疾人申請在公共場所開設零售店或申請解困住宅、停車位,應保留其名額并優先核準;④殘疾人或其撫養義務人應繳納的捐稅,政府應按殘疾人的殘疾等級、家庭經濟狀況,依法給予適當的減免。
7.環境保障
《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指出,各國應確認無障礙環境在社會各個領域機會均等過程中的重要性。對任何類別的殘疾人,各國應做到:采取行動方案,使物質環境實現無障礙;采取措施,在提供信息和交流方面實現無障礙。
20世紀初,建筑學界產生了一種新的建筑方案——無障礙設計。它運用現代技術改善環境,為廣大殘疾人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創造了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目前,許多國家都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無障礙設計標準。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逐步創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逐步實行方便殘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采取無障礙措施等。2001年,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聯聯合發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其中有24條納人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如果讀者想咨詢法律問題,歡迎來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狗狗丟了能報警嗎
2020-12-20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買斷工齡款離婚可以分割嗎
2021-02-03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