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 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且該訴訟請求應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支持。但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時,并不可能對原告陳述的“事實”作實質性的審查,該“事實”實際上尚處于一種待定狀態,與通過開庭審理后查清的據以作出裁判的事實未必一致。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原告有責任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如果在審理過程中,原告不能提供證據,而人民法院依職權也調取不到支持原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的證據時,則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以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
第二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
只有有法律依據的訴訟主張,人民法院才能予以保護,沒有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則必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例如原告的訴訟請求超過了被告依法應承擔的責任部分,因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其超過部分的訴訟請求將被駁回;另如被告依法應承擔某種責任,而原告卻提出要其承擔他種責任的。對這些類似情形,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有關被告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的條款,在判決被告承擔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時,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第三、原告錯誤地主張法律關系
錯誤主張法律關系是指原告在起訴時提出的訴訟請求與案件事實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由于當事人不可能都具備較深的法學理論水平,往往對案件事實的法律關系性質難以確定,通常是以常理認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因而不可避免提出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這種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將因案件本身事實證據與訴訟請求不具關聯性,而導致原告必然敗訴,其訴訟請求必然被駁回。
第四、原告超過訴訟時效提起訴訟
對于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四十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均有詳細的規定,即“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訴訟時效屆滿后(包括特殊訴訟時效),原告喪失的僅為勝訴權,并未喪失程序上的訴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騙取法律援助將會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2限售解禁股可以股權質押嗎
2021-03-23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保險法關于理賠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0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保險合同出現糾紛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3-24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生效
2021-03-22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
2020-12-30土地承包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10有出讓土地的經濟適用房嗎
2021-03-02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1-01-14土地出讓方式有幾種
2020-11-10廢棄土地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0-11-26政府有償劃撥的土地怎么攤銷
2021-02-06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