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刑事訴訟法里面,特別有一個章節對回避進行了重點規定。如果辦案人員和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是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和本案有直接關系,則應該主動回避。對于沒有主動回避的,法官也可以作出指令回避。那么,回避制度的意義是什么?下面我們跟隨小編了解下相關知識。
一、回避制度的意義是什么?
1、從法律上為司法機關清正廉潔創造有利條件。
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任職和執行公務時如何處理與親屬之間的關系,法律有了明確的規定,使其在工作時有所依據,便于擺脫各種關系的干擾,客觀公正,嚴肅執法,秉公辦案。
2、有利于杜絕不正之風。
廣大群眾對利用職權為親友謀私利,“官官相護”,辦“關系案”、“人情案”的現象十分不滿。依法實行回避,可以有效地防止“父子兵”、“夫妻店”的裙帶網形成,為杜絕各種不正之風和不良傾向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維護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3、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組織人際關系,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沒有嚴格的回避制度,容易造成單位內部各種裙帶關系的產生,派系叢生,相互傾軋,機關陷入復雜的權力之爭,出現嚴重的庸俗作風。同時也為辦理各種“人情案”、“關系案”開了方便之門。有了健全的司法回避制度,就可以有力保證嚴肅執法,排除各種人際關系的干擾。
二、回避制度的適用人員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第31條的規定,適用回避的人員有六種,即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以及在偵查、起訴、審判活動中的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其中鑒定人與本案有法定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依法應當回避。但對于鑒定入,不得僅以在訴訟的某一階段“擔任過本案的鑒定人”為由,而在該案以后的訴訟中申請或者指令其回避。根據第192條、第206條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二審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以及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有關案件一審或二審合議庭的全體成員,都屬于回避的范圍。至于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成員是否屬于回避的范圍,法律未作直接規定。但是,由于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的成員都屬于審判人員或檢察人員范圍,他們如果與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有法定的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時,應當回避,不得參加對有關案件的討論和表決。
由此可見,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相關人員能夠及時回避可以確保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當事人的權益不受侵害,有利于維護司法公平,建立良好的執法環境,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絕腐敗。因此,回避制度的意義十分重大。根據刑訴法規定,偵查人員、審理人員及鑒定人都是回避的對象。
法官子女離婚訴訟回避注意哪些方面?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子需要哪些程序?
2021-02-12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拆遷房屋賠償協議訴訟期是幾年
2021-02-07租客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2020-11-24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地方政府文件說了算嗎
2021-03-24農村拆遷按照人口賠償嗎
2021-03-22城市房屋拆遷單位
2020-12-21北京房屋拆遷安置對象有哪些,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2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0-12-13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匯總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