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下和解協議法律效力是什么?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提起訴訟后雙方私下達成和解協議的,只要協議是雙方自愿簽訂的,并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十五條 【實質要件】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十八條 【無效民事行為】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二、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
1、態度和藹,把握調解主動權
對待當事人要態度和藹,讓當事人對你有一種親近感,讓當事人打消對你的顧慮,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當事人才會跟你說實話。立案時就要了解當事人的訴求,以聊天的方式了解當事人情況,摸清當事人的心理,了解當事人想什么,要做什么,做到知己知彼,占據主動,調解時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做好當事人的調解工作。但在立案中說話不能太隨意,熱情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當事人急你一定不能急,適當控制當事人的情緒,有理有序開展工作。在立案時就要進行調解說理,為調解工作打下伏筆。如果立案工作做得好,調解工作就順暢多了。
2、熟悉案情,理順調解思路
要審理好一個案件,審判人員在庭前就要熟悉案件、卷宗、案情。特別是在基層法庭,當事人起訴后,往往要找審判人員講一講自己的理由。其實這對法官調解案件也是一種幫助,雙方各說各的理,有些問題原告不說的,被告會說,一些相對簡單的案件在庭前就被法官所熟悉了,調解時法官就容易抓住重點。因此,對當事人的談話要耐心傾聽并作好記錄。
3、遵循法定程序,做好調解準備工作
審理一起案件,必須要注重程序,程序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如果程序出錯,當事人就會咬住法院不放松,程序違了法,案件就會審理不公,一個案子在程序上做得公正,對案件審理就會有很大幫助。當事人打官司,往往在針對對方當事人無有力證據時,或自己感覺法院有偏袒之嫌疑時,他就會對法院或有關法官有意見,法官做調解工作難度就增加了,特別是個別律師可能會當事人說法院程序如何違法。如果是這樣,調解工作就會失敗,不得不通過判決結案。
在公民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后是可以通過協商以及訴訟等法律途徑來解決的,那么在提起訴訟后如果當事人雙方達成一致后也是可以通過簽訂協議來解決糾紛的,雙方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以此來確保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
執行過程中雙方可以達成和解嗎?
執行和解協議可以強制執行嗎
執行期間和解能否申請再審是否可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多久可以賣房子
2020-11-17變更判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03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如何解除訴訟保全擔保申請
2021-01-16申請先予執行該怎么擔保?
2021-02-08股權能保全和執行嗎
2020-11-08最新交通事故起訴有效時間
2020-12-07什么是探望權,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怎么執行
2021-01-22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水電安裝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0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保險合同是格式合同嗎
2021-02-11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