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的相關規定及職責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從事民事行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十八周歲(或十六周歲)以下的公民,以及精神病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即其監護人代理其從事民事活動。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如果沒有上述人員可以作為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或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員擔任監護人。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上述人員可作為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聘用合同是正式員工嗎
2021-01-102020最新交通事故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31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法院判決的贍養費可以公司代扣工資嗎
2021-02-10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員工不勝任現有工作崗位能不能隨意調崗
2021-03-07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車禍受傷無殘疾時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1-21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