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監護人的責任
監護人依法取得監護權,應按照設定監護的初衷,謹慎地履行監護義務,以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履行義務以法定義務為限,對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進行保護和照管。如損害被監護人的權益,應承擔賠償責任。但監護人履行職責,可以親為,也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將監護權轉移給他人行使。在此種情況下,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并不因為委托他人代為履行而告終止。如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監護人仍應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二十二條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給他人行使,因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可見,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并不因監護權轉移給他人行使而免除。在這里,《意見》是采用了過錯推定責任來作為歸責原則,如監護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即從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事實中,推定監護人有于監督的過錯,應由監護人承擔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監護人委托他人代為履行監護職責,如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害的,亦應對被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2、被監護人的責任
按照監護的性質,監護制度中的被監護人主要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來說,由于其不能辯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及預料自己行為的后果,因此要其承擔責任是不適當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只能為與其智力發育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其他民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在我國,法定代理人實際上就是監護人。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部分民事行為是由監護人代為行使,相應的亦由監護人承擔法律上的后果。
但在侵權行為中,監護人代替被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并不意味著一切財產責任均由監護人承擔。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一三三條第二款的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3、監護權轉移中依法獲得監護權的單位的責任
廣義上的依法獲得監護權,應該說所有的監護權的取得均是依法進行的。這里所說的依法取得監護權是指基于法律的規定,通過監護權的轉移而應當履行監護職責的單位所應承擔的責任。大體上包括以下情形:
(1)國家機關作為監護人的責任
基于對被監護人的強制性措施,到限制被監護人的人身自由,直至被監護人收容,管教于某一特定的場所,此時對被監護人的監護權已由監護人處轉移至執行強制措施,或履行強制管制的國家機關手中,如勞教所,拘留所,收容所等。此種情況下的國家機關不僅應履行管理方面的責任,同時亦應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由于其過錯,導致被監護人受到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益性單位的責任
4、專項委托監護權轉移中受托人的監護責任
專項委托監護權轉移的主要特征是“一事一委托”,監護人與受托人之間就監護事項達成委托協議,形成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合同關系。在此情況下,受托人承擔的監護責任,實質上是一種合同責任。原則上監護人對被監護人受到傷害或造成他人損害的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對受托人在受托期間及履行監護義務的過程中有過錯的,亦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但對受托人承擔責任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專項委托的監護,通常與受托人獲得報酬相聯系(也有例外),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受托人應承擔過錯責任;第二,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第二十二條確定了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除外規定,即委托人可以與受托人達成由委托人承擔賠償義務的約定;第三,如受托人承擔的監護義務是無償的,也可排除受托人的賠償責任;第四,當事人通過約定可以排除受托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五,公平責任一般不適用與專項委托監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隱名股東轉讓股權是否需要通知顯名股東
2020-11-09違法征地政府敗訴會被追責嗎
2021-02-09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用房屋擔保借款,是否享有抵押權
2021-02-23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保險金額確定和保險費的計算
2020-11-09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依照“城市”還是“農村”
2020-12-14上市公司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7開放商有權利進行商業拆遷嗎
2021-01-14農民房建小區被拆遷了怎么辦
2021-01-21非農戶口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有什么要求
2021-02-12租房合同到期,房屋被拆遷房客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