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保護的法律制度。理論上,監護人的設定方式有法定監護、委托監護、遺囑監護、指定監護等方式。但根據現行法律,我國目前尚無遺囑監護的規定。遺囑是不能指定監護人的。
按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遺囑的特征有哪些
1、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即遺囑是基于遺囑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預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為。
2、遺囑人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遺囑能力,不能設立遺囑。
3、設立遺囑不能進行代理。遺囑的內容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由遺囑人本人親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書遺囑,也必須由本人在遺囑上簽名,并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4、急情況下,才能采用口頭形式,而且要求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以書面形式或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口頭遺囑因此失效。
5、遺囑是遺囑人死亡時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因為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以遺囑方式對其死亡后的財產歸屬問題所作的處分,死亡前還可以加以變更、撤銷,所以,遺囑必須以遺囑人的死亡作為生效的條件。
6、如果遺囑人沒有事實死亡,而是在具備相關的法律條件下,經有關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遺囑也發生法律效力,利害關系人可以處分遺囑當事人的財產。如果在短期內遺囑人重新出現,那相應的財產可以退還遺囑人;如果時間較長,類如超過兩年以上以及財產出現了無法退還的情況,則受益人應當對遺囑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圍內提供幫助,但法定義務人不受此限。
法律上現在還沒有遺囑指定監護人的規定,所以遺囑指定監護人暫時是無效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兄、姐等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費入賬要分攤嗎
2020-12-20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老公出軌離婚孩子歸誰
2021-01-12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贈與合同已經完成能否撤銷
2021-03-20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解除合同需要給對方合理期限嗎
2021-01-01合同欺詐怎么報警
2020-12-10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浙江省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放
2021-02-27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