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的責任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精神病人法定和指定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4條規定:
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中的(一)、(二)、(三)項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項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同樣由精神病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進行指認。監護人應對被監護的病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負責,也可以對被監護人教育。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精神病人法定和指定監護人的相關內容,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見到征地批文,可以拒絕征地拆遷嗎
2021-03-18違禁品或危險物品的攜帶禁止規定是什么
2020-12-04分手協議如何寫
2020-12-10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