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的責任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精神病人法定和指定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4條規定:
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中的(一)、(二)、(三)項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項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同樣由精神病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進行指認。監護人應對被監護的病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負責,也可以對被監護人教育。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精神病人法定和指定監護人的相關內容,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2020-11-22小區沒住人是否要交物業管理費
2021-03-20公司合并的特征是什么
2021-02-09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保險合同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1-02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買了保險≠進了保險箱 六種情況下汽車出險不賠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