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是法定代理人嗎
是的。無論在民事法律關系還是訴訟法律關系中,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范圍雖然是一致的,但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使用。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
監護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就未成年人來說,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親屬、朋友或者有關單位擔任監護人。
代理原本也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的一種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代理制度及其有關規則逐漸擴展適用于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主要包括:申請行為,如申請國家專利;申報行為,如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訴訟行為等。這些行為的代理,除適用特別法的有關規定外,一般都可以適用民事代理制度的有關規則。
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發生的代理,是國家基于保護公民及維護社會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某些法律行為的制度,通常適用于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七條作了進一步解釋,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可見,無論在民事法律關系還是訴訟法律關系中,法定代理人與監護人都是一致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監護人一旦確定,在民事活動或者訴訟活動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即作為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民事活動或者參加訴訟,二者只是在不同法律關系中的稱謂不同,在范圍上并無區別。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監護人是否屬于法定代理人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如果單單第五十六條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使用“監護人”,將會使整部法律中的術語無法保持一致,也與其他條文顯得不協調。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鄰居違章裝防護欄遮擋光線如何處理
2020-12-10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訴訟離婚需要找律師嗎
2021-01-30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特殊崗位人員如何繳納養老保險費
2020-12-23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保戶須知
2021-03-25土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怎么簽訂
2021-02-02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合法嗎
2020-12-24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