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是法定代理人嗎
是的。無論在民事法律關系還是訴訟法律關系中,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范圍雖然是一致的,但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使用。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
監護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就未成年人來說,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親屬、朋友或者有關單位擔任監護人。
代理原本也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第三人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的一種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代理制度及其有關規則逐漸擴展適用于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主要包括:申請行為,如申請國家專利;申報行為,如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訴訟行為等。這些行為的代理,除適用特別法的有關規定外,一般都可以適用民事代理制度的有關規則。
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發生的代理,是國家基于保護公民及維護社會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某些法律行為的制度,通常適用于被代理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七條作了進一步解釋,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可見,無論在民事法律關系還是訴訟法律關系中,法定代理人與監護人都是一致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監護人一旦確定,在民事活動或者訴訟活動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即作為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民事活動或者參加訴訟,二者只是在不同法律關系中的稱謂不同,在范圍上并無區別。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監護人是否屬于法定代理人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如果單單第五十六條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使用“監護人”,將會使整部法律中的術語無法保持一致,也與其他條文顯得不協調。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婚證上印的是什么花
2021-03-12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質押物是否可以自行變賣
2021-03-03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未還清貸款的房子,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6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