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義務僅在防范危險的義務是合理且可能的情況下才被課加于行為人,不能畸求不合理的高度防免義務。但若經營者先前的經營行為增加了場地的危險性,而未采取合理措施消除或警示風險時,應認定經營者未盡到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
案情
二原告蔣某某、周某某系受害人蔣某林父母。2015年10月16日下午,因受害人所在公司放假,受害人外出后失聯。經過報警并多方尋找,在被告某家庭農場池塘內發現受害人尸體。經鑒定,蔣某林系溺水死亡,尸體解剖表明其血液中有大量酒精成分。后原、被告調解無果。原告訴至法院,認為被告作為經營性場所,應當履行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但被告未履行致使蔣某林在其農場池塘內溺亡,原告請求被告某家庭農場、楊某某賠償各項損失合計人民幣483116元。二被告則抗辯稱受害人并非其消費者,系在夜晚以越過溪水、翻爬堤岸的非法形式在醉酒后進入被告農場的,并推測受害人進入的目的是偷竊農場橘子,拒絕承擔賠償責任。
裁判
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如何認定
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經營性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到合理的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結合本案案情,蔣某林應對其死亡承擔主要責任,第一被告應承擔與其過失程度相適應的責任,因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第二被告實際投資或參與經營該農場,原告要求第二被告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于法無據。考慮雙方的過錯程度及本案的實際情況,判決被告某家庭農場賠償原告蔣某某、周某某各項費用計人民幣10萬元(含精神損害撫慰金),扣除已支付的2萬元,第一被告尚應支付二原告8萬元。
一審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訴。判決已生效。
評析
在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制度中,有關法條對安全保障義務的內容、限度及判斷標準等未有明確,經常存在適用難題。
1.安全保障義務的義務主體及法理基礎
安全保障義務中的義務主體主要分為兩類:經營活動者和社會活動者。上述兩類主體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對相關場所均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這就要求其擔負起確保場所內不發生失控而形成危害的社會責任。失控表現為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隱患向現實危險之轉換,或是對已成為并正延續或發展著的現實危險喪失必要的遏制力,而要求相對人覺察并自行躲避陌生區域里的危險既非易事,亦不合理。安全保障義務的義務主體與相對人之間存在著某種比較緊密的關聯,正是由于他們存在這么一種較陌生人之間更為緊密的聯系,安全保障義務才有存在的條件。只要是某一危險源的開啟者或者控制者,就應該負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損害發生或者擴大的安全保障義務。判斷安全保障義務中義務主體與相對人之間是否已經建立起了緊密聯系,可基于以下兩點把握:第一,這種聯系建立的前提必須相對人進到安全保障義務人管控的區域范圍之內。第二,這種聯系建立與否不應受到相對人進入安全保障義務人管控區域范圍主觀意圖的影響。
2.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及邊界
判斷義務主體是否盡到了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可從以下三個角度予以把握和判斷:(1)安全保障義務人的保障行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凡是法律法規對當事人行為規范有明確規定的,義務人應嚴格遵照有關規定行事。(2)安全保障義務人的保障行為是否達到了同類經營活動或者社會活動的從業者現階段所應當達到的通常程度。(3)安全保障義務的履行是否達到作為一個理性、審慎、善良的人所應達到的合理注意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安全保障義務僅在防范危險的義務是合理的且可能的情況下才被課加于行為人,不能畸求不合理的高度防免義務,因而并不要求確保危險被完全消除。也就是說,安全保障義務并不要求達到絕對地保障不出現任何損害結果的程度,僅要求采取可能且合理的防范措施,例如,不可能要求飯店、賓館設置像機場那樣的安檢設施以保障顧客安全,這樣的安檢措施會給顧客造成過度的不便,也會給經營者以沉重的負擔,而其所能起到的減免損害的作用卻與此不成比例。另外,安全保障義務的內容還必須是公眾可信賴并可期待的,在欠缺信賴與期待可能的情況下,當事人自己必須認識到危險的存在并確保自己的安全,而不能要求他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例如,在夜間不可能信賴并期待土地所有權人還清掃積雪,也不能期待在荒山野嶺有照明設施。
具體到本案中,從第一被告在庭審中自述的農場投資目的及運營方式可知,該農場系經營性和營利性場所,故第一被告應對其經營農場范圍內的設備設施及場所盡到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且該安全保障義務的對象應包括進入其經營場所的所有人。第一被告在事發池塘中種植荷花等觀賞性植物及在池塘周邊鋪設了鵝卵石小道的行為客觀上改變了池塘的現狀。從現場照片可見,鵝卵石道路與池塘水面基本齊平,具有一定的親水性,加大了進入農場人員靠近池塘的概率,但池塘與道路之間既未設置任何防護設施,亦未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標語。第一被告的經營行為增加了該池塘的危險性,但未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或警示風險,其對經營場所未盡到作為一個理性、審慎、善良的人所應達到的合理注意程度,應認定其違反了安全保障義務的要求,應承擔與其過錯程度相應的民事責任。同時,受害人蔣某林事發時已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對醉酒會導致人的身體行動及大腦判斷能力受限具有充分的認知,但其明知醉酒的后果,仍放任自己進入醉酒的狀態后,在視線不佳的晚上進入第一被告農場中,最終發生事故溺亡,其自身對該損害結果的發生具有重大過錯,應承擔主要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違法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用戶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24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別除權的基礎權利是什么
2021-03-23主合同無效從合同必然無效嗎
2021-01-30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