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
1、對夫妻共同債務的一般認定規則。關于如何將認定規則與推定規則相結合來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從而趨向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既防止夫妻雙方相互串通,以離婚手段規避法律、逃避債務,也防止夫妻一方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偽造債務,多分財產,實踐中通行的做法是根據不同的訴訟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一,在離婚糾紛中采用“用途論”標準認定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即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審查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對于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則采用兩個標準:一是夫妻是否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如果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即可認定是夫妻共同債務;二是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即使夫妻雙方沒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只要分享了利益,也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在債權人與夫妻二人之間的訴訟中采用推定標準,即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只要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即使以夫妻一方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也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除非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存在法定例外情形。
2、夫妻一方對外形成的侵權之債的認定。如果是夫妻雙方共同形成的侵權之債,應當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對此并無爭議。但是對于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形成的侵權之債如何處理,卻存在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如此簡單推定對未實施侵權行為的一方極為不利。
第二種意見認為,侵權之債應當由侵權行為人承擔責任,是行為人的個人債務。該觀點基于侵權行為所生賠償之債是對加害人行為的規制,從而否認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是如此判斷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因為侵權所生債務并非絕對與夫妻共同生活無關,而且如果認定為個人債務,則侵權人與其配偶在賠償完畢前離婚可將共同財產分割給配偶一方以規避債務。
此種情況下并不需要考慮對交易安全的保護,只需要平衡夫妻個人利益和債權人利益,在立法暫時無法完善的情況下,法官應當充分利用利益衡量的方法,靈活適用法律,最大程度地實現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因此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即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個人行為導致的侵權之債應當推定為行為人的個人債務,除非該債的形成與夫妻家庭生活有關或者家庭因該行為享有利益。當然,這里的例外情形由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債權人如果沒有提供適當的證據,法官就不再審查,直接駁回訴訟請求,而是應該綜合雙方的陳述和證據,仍然無法認定債務的形成與夫妻家庭生活有關或者家庭因該行為享有利益時,由債權人承擔敗訴的風險。也就是說,法官可以適當地做一些詢問和調查工作。關于如此處理的法條引用問題,筆者認為不應當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可以適用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以“為夫妻共同生活”為標準進行認定,即使夫妻尚未離婚,也可以適用該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讓債權人承擔較重的舉證責任。
案情介紹:夫妻一方對外形成侵權之債
李某與張某原系夫妻關系,在二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張某于2005年開始受雇給同村的村民家照看孩子。2007年,張某受王某父母之雇傭照顧王某,張某在此期間的收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2008年10月,因張某疏于看護,王某被開水燙傷,后法院判令張某賠償王某各項損失共計30余萬元。該判決生效后,張某未履行賠償義務,后王某將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李某對張某的上述賠償義務承擔連帶責任。本案審理過程中,李某與張某辦理了離婚手續,李某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爭議焦點:夫妻一方對外形成的侵權之債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本案涉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外形成的侵權之債是否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權之債應當由侵權行為人承擔責任,是行為人的個人債務,如果讓行為人的配偶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法律依據不足。
第三種意見認為,夫妻一方個人行為導致的侵權之債應當推定為行為人的個人債務,除非該債的形成與夫妻家庭生活有關或者家庭因該行為享有利益。
律師說法
本案張某的侵權之債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本案中,張某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自2005年起以給雇主照看小孩為業,李某在庭審中也認可張某的收入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因此張某承擔的侵權賠償之債應當是其與李某的夫妻共同債務。雖然張某與李某在本案訴訟過程中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但并不影響對上述債務性質的認定。王某起訴李某的目的不僅僅是確認夫妻共同債務,而是要落實到如何實現債權上,因此王某要求李某承擔連帶責任。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雖未明確規定履行夫妻共同債務的方式是承擔連帶責任,但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可以反推出夫妻一方應該就夫妻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綜上,王某的請求應當予以支持。
在此類案件的判決中應當注意,判決主文不能與在先的判決書、調解書相沖突或者重復。侵權之債的債權人一般是先直接起訴侵權人,在判決書或調解書履行不順暢時再起訴配偶一方,要求承擔連帶責任,此時判決承擔責任的只能是侵權人的配偶,不能再將侵權人納入,重復判決;同時還需查清前案判決書或者調解書的執行情況,如果已經執行了部分案款,那么在本次訴訟的判決主文中對賠償數額就必須重新核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轉移離婚財產
2020-12-20下班途中騎車摔倒算工傷嗎
2021-03-10留置權是登記生效嗎
2021-01-01被執法人員毆打怎么辦
2021-03-18個體工商戶消防滅火器過期如何處罰
2020-12-10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非居住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2-09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