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時如何判斷誰有過錯
1、違法行為
需要承擔離婚損害賠償的違法行為,是以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為表現形式。在此四項行為之外的違法行為,如吸毒、賭博等,雖然造成了夫妻感情破裂,并最終導致了離婚,也不承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
理解了婚姻法上承擔過錯責任上的具體違法情形要求,也能夠指導當事人在證據收集上的方向。不必陷于忙于捉奸在床,委托調查公司搜集外遇證據等只能令自己徒增煩惱,而無任何證據效力的迷途中。
2、主觀過錯
要求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過錯,是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與特殊侵權行為相區別的重要標志。在離婚損害賠償中,衡量過錯方的主觀過錯程度,或者是主觀惡性,是衡量過錯方責任承擔大小的一個重要情節。
在司法實踐中,追究過錯方責任的情形常常是由于過錯方“屢教不改”導致的受害方的精神損害。以此標準來認定過錯方的主觀惡性較大,對受害方的情感傷害較為嚴重。
需要注意的是,離婚的提起本身并不構成侵權,也即不為錯。它只是對婚姻破裂事實的一種確認。不會因為誰提出離婚,在離婚處理上就應承擔不利的后果。
3、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構成的前提。離婚損害賠償主要有人身損害、財產損害與精神損害三個方面。人身損害指由于配偶一方的行為致使另一方的身體受到損害,如身體機能的毀損、品質的改變。財產損害,主要為配偶的現實利益的損失,如一方隱藏、轉移、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另一方的個人財產。精神損害,主要為侵害了配偶一方的人格尊嚴與配偶權利,使無過錯方遭受精神上的痛苦與折磨。
由于離婚案件中的損害后果,多表現為精神上的痛苦。出現家庭暴力情形的,則有身體上的傷害。其損害結果的表現,應有醫療鑒定機構出具精神狀態或身體器質損害的診斷證明。因而,在責任的追究上,既可有人身損害賠償,亦會有精神損害賠償,或者是財產損害賠償。
對于精神損害的后果表現,若能提供相關精神損害的診斷結果,獲得精神損害賠償的可能性往往較大,而賠償數額顯然亦會隨損害的輕重相適應。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法律聯系,即過錯行為導致了損害事實的發生,沒有過錯行為,就不會產生損害事實。在離婚損害賠償中,多表現為配偶一方過錯行為,給另一方造成的精神傷害。
在司法實踐中,有一些“受害者”本身存在一種傷害假想。對于配偶的行為無端懷疑,而精神憂郁,甚至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在此種情況下,雖然有損害事實的發生,但由于沒有過錯行為,則對于損害結果不應承擔責任。
婚姻中哪些過錯可要求賠償
1、重婚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或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有配偶者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外人也以為他們是夫妻的,亦構成重婚。重婚行為,是一種嚴重侵害配偶權的行為,是對一夫一妻制的嚴重破壞。
對于重婚責任的追究,在實踐中往往有一種誤區,以為重婚罪的追究只能是自訴,即只有受害者主動追究其刑事責任,司法機關才會受理,其實不然。仍有相當的重婚責任的追究是在公安機關介人偵查下的結果。當然,在民事活動,特別是離婚案件中,對于重婚責任的追究,不以重婚罪的認定為前提。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的行為。對于偶爾、隱蔽的婚外性行為,不在此列。也即雖有可能影響夫妻關系,甚至最終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但不能追究過錯方的損害賠償責任。
司法實踐中容易引發的爭議是,何為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也即什么樣的時間段才能認為是持續、穩定的。在實踐中,一般以3個月以上共同居住情形,會認定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若是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則可能構成重婚,受害者可以追究過錯方的重婚責任。
3、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由此,夫妻間日常生活中的偶爾打鬧、爭吵不構成家庭暴力。并且,對于家庭暴力的責任追究,需要造成一定的傷害后果。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虐待,是指以作為或不作為的形式,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歧視、折磨、摧殘,使其在精神上、肉體上遭受損害的違法行為。如打罵、恐嚇、凍餓、患病不予治療、限制人身自由等。遺棄,是指負有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贍養、撫養、扶養的另一方,不履行義務的違法行為。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均以一定的損害后果來表現,情節惡劣的,可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離婚時如何判斷誰有過錯?離婚的時候如認定對方在婚姻中有過錯,可以收集對方存在過錯的證據,在法院庭審的時候提出來,這樣才不會對自己有害。要是你對于離婚判斷誰有過錯存在著問題時,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解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 堅 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聘用講師,執業于浙江合德律師事務所。早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以優異的專業成績獲得法學、金融學雙學位,王堅律師經過全面系統法律理論和律師職業培訓,理論功底扎實。實踐中,具備全面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執業五年以來,先后辦理四百多件各類民商事、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辦案經驗。擅長領域:保險、銀行、證券、物流、建筑工程、商品房糾紛,以及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糾紛、各類經濟合同糾紛,曾辦理過多項涉及公司的非訴案件,擔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工傷鑒定后要是對傷殘等級結論不服怎么辦
2021-03-23公證的不可撤銷的效力
2020-12-20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法定情形?
2021-01-19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不良記錄具體包括什么
2020-12-21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高空拋物砸破天窗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31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平準保險費 LevelPremium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