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因工負傷和工傷離職待遇一樣嗎?
非因工負傷和工傷離職待遇是不一樣的,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用人單位應當按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80%支付病假工資。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非因工負傷,停工治療休養的,在法定醫療期內,用人單位應當支付職工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的標準,由用人單位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80%依法自主確定支付辦法。
工傷職工離職后可以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等的待遇,工傷人員離職時可以得到以下兩種補償:
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1)工傷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至十級傷殘,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
2)工傷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至十級傷殘,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性支付的醫療保障費用。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對因工傷致殘的勞動者給予的一次性職業傷害補償。
1)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
2)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
3)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
4)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工傷認定的標準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如果員工是因為工傷離職的,最起碼和公司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非因工負傷離職的這種狀況完全是個人身體或員工個人原因造成的。用人單位根本就不需要對這種狀況承擔任何的責任,支付病假救濟金那都是國家法律制度在單方面的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最新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工傷待遇糾紛案怎么處理?
工傷待遇糾紛能先予執行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的判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6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家庭冷暴力
2021-03-05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欠招行5萬逾期1年怎么處理
2021-02-18學生在學校自殘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1-24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顯示公平的理賠協議應當撤銷
2020-12-08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保單的轉讓與質押規定
2021-01-12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