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4月10日,萬某與喬某經協商達成離婚協議:萬某與喬某自愿離婚,婚姻存續期間購買的115平米房屋歸萬某所有,萬某給付喬某45萬元,協議簽訂時付28萬元,余款17萬元于2012年9月底付清;夫妻共同財產中的一切家電及其它生活物品歸喬某所有。次年11月14日,萬某持離婚協議書向法院提起訴訟,喬某答辯的內容與協議書基本一致,但卻以萬某未支付17萬元為由反悔不同意離婚。
法院審理查明,喬某不能生育未如實告知萬某,是導致雙方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故萬某要求與喬某離婚的主張,應予支持。法院判決雙方離婚的同時,按照雙方所簽協議的內容對財產進行了分割。
分歧
在處理本案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合同法》第2條第2款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離婚協議屬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故協議內容無效,法院不應按協議的內容作出判決。
第二種意見認為,離婚協議中涉及夫妻人身關系條款是無效的,但其中涉及財產關系的條款則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在判決離婚的條件下是有效的,應當按照協議書的內容進行財產分割。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8條第1款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效力。”雖然這里是指協議離婚中的“離婚協議”,且離婚的事實已經得到婚姻登記機關的確認,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才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效力。但我們仍可從中看到該司法解釋對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關系條款的效力的有條件的確認,即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分割的條款具有了民事合同的性質。
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不是因為雙方簽訂了離婚協議書,而是因為喬某不能生育,且未及早如實告知萬某,從而導致雙方感情破裂。對于原、被告雙方達成的關于財產分割的協議,由于與喬某向法院提交的答辯狀也與離婚協議內容基本相同,兩者相互印證,可以認為是雙方意思的真實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故合法有效,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喬某關于協議無效的主張,因沒有向法院提交協議簽訂時存在脅迫或者欺詐等可變更或可撤銷的相關證據予以證明,故法院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有房,婚后再買房算不算二套房
2020-12-15商帳追收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2車輛劃痕險怎么理賠
2020-11-24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車主無責保險拒賠車損合法嗎
2020-11-14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山城區法院判決
2020-11-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公司拆遷補償款可以分紅嗎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