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中年張某與女子何某原系夫妻關系,2009年10月6日,雙方簽訂了一份離婚協議,協議約定雙方離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歸張某所有,張某分四期支付何某200萬元人民幣,如果逾期付款,則200萬元要一次性付清,并承擔違約金1萬元。張某的姐夫朱某作為保證人也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名。協議簽訂后的當天,張某與何某到市民政部門辦理了離婚登記。后由于張某沒有按離婚協議如期支付何某離婚時約定的款項,何某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判決張某一次性支付人民幣200萬元及違約金1萬元,并要求朱某承擔連帶責任。
[評析]
法院審理過程中,關于保證條款的效力問題產生了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離婚協議是要離婚的夫妻雙方對子女及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此協議中只應出現夫妻雙方,不應有作為保證人的第三人出現。況且,包括保證在內的擔保是為了保障債的履行,而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割不屬于債的范疇,綜上,何某與張某簽訂的離婚協議不適用合同法,保證條款自然無效。
另一種意見認為,不能簡單將離婚協議排除在合同法適用范圍內,要具體分析離婚協議的內容。男女結婚的法律后果,一是在雙方之間建立了夫妻的人身關系,二是雙方之間形成財產上的法律關系。合同法第二條所規定的是涉及夫妻之間的身份關系的協議不能適用合同法,并不包括夫妻之間財產上的法律關系。夫妻離婚協議中就如何分割共同財產達成了一致意見后,就產生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的問題,這本質上就是債的履行,當然可以適用合同法,也可以設定保證條款。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首先,婚姻的本質是一種身份關系,這種特定身份關系伴隨著法定的財產關系,因此男女結婚的法律后果,一是在雙方之間建立了夫妻的人身關系,二是雙方之間形成財產上的法律關系。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本質原因,是因為這類合同是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如果協議只涉及財產關系而與身份關系無關,當然應當受《合同法》調整。更何況,依法成立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這一基本的《合同法》原理,同樣應當適用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否則,就等于說只要合同涉及身份關系,雖然依法成立,但對當事人也沒有法律約束力。
其次,夫妻在離婚協議中就如何分割共同財產達成了一致意見后,就產生了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的問題,本質上這就是債的履行,而為了保障債權的實現設定保證,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據此,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割條款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離婚協議中的保證條款,如果只是保證財產分割協議的履行,并不涉及其他,該保證條款就應當是有效的,保證人應當受其約束。
本案中朱某保證的就是離婚協議中財產分割后的履行,并不是保證雙方當事人離婚,因此何某的訴訟請求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6工傷鑒定有什么用,工傷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22什么是公司增資糾紛
2020-12-12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老人贍養費標準2020年
2021-01-27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過程
2021-01-13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