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和李某于2009年9月通過協商達成了調解協議自愿離婚。協議約定,李某取得房屋等共同財產,并用現金對劉某進行補償,共需一次性支付3萬元。因當時未能拿出現金,李某打下了一張欠條并約定2010年元月30日前支付。到期后,劉某多次催要,李某均以各種理由拒不支付,劉某無奈告到了法院。在庭審過程中,李某辯稱,和劉某沒有實際的借款行為,離婚協議書內也沒有明確記載,不成立債務關系。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被告因感情破裂雙方協議離婚,被告同意支付原告現金3萬元作為補償是原、被告真實意思表示。被告李某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出具欠條的行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原、被告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成立且合法有效,原告劉某要求被告李某償還欠條對應款項的訴訟請求應予以支持,法院依法作出了上述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拍賣房產的基本程序
2020-12-10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家暴告誡書出臺 取證有新招
2021-02-24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未成年打架會留案底嗎
2021-01-05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