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關于勞動仲裁案的要點是什么?
處理關于勞動仲裁案的要點為:處理關于勞動仲裁案的要點最重要的就是時限。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以書面形式提起勞動爭議仲裁,如果超過這個一年的時限,仲裁機構不再受理案件。但是如果這期間發生了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拖延及延遲,經仲裁委員會認定后可以酌情受理。
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以書面形式提起勞動爭議仲裁,如果超過這個一年的時限,仲裁機構不再受理案件。因此,處理關于勞動仲裁案的要點最重要的就是時限。但是如果這期間發生了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拖延及延遲,經仲裁委員會認定后可以酌情受理。我們一起看一下具體的內容。
二、處理勞動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調解程序
除因簽訂、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外,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的其它勞動爭議均可以由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委員會應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結案,逾期未結案的視為調解失敗,當事人可以進行其它程序。 調解程序不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任何一方或雙方可以直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2、仲裁程序
當事人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仲裁申請。如果當事人申請企業調解程序,調解期間可以扣除,申訴時效從調解結束之日起開始計算。如果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由其他正當理由超過規定的申訴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所謂其它正當理由須由仲裁委員會認定。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向有管轄權的仲裁委員會申訴,即勞動爭議發生的縣、市、市轄區的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
發生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轄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從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內結案。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后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延期不得超過30日。
如遇有特殊情況(如向上級單位請示等待答復、仲裁委員會之間委托調查、進行鑒定、當事人患病或因故不在本地而不能參加仲裁活動等不可抗力事由),致使勞動爭議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中止審理的理由和時間,經仲裁委員會批準后中止審理。規定的辦案時間應扣除中止時間后合并計算。 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3、訴訟程序
訴訟程序時處理勞動爭議的最后一道程序。以我國《勞動法》及《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性問題的復函》規定,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即未經仲裁的勞動爭議,法院將拒絕受理。 勞動爭議案件由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理。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依據《民事訴訟法》當事人若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在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之后,建議最好與單位采用協商的方式進行商討,互相讓步。一旦不能達成和解,在采用仲裁方式維護自己身的正當權益。如果勞動仲裁的結果依然不能令您滿意,您下一步可以采取訴訟的方式進一步為自己爭取,當然一定要在法律規定的時限內,并且盡最大可能的準備最齊全的資料。
2020年最新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書范本
合同仲裁申請書范文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情形?不予受理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剝奪政治權利的法律規定
2021-01-11包庇縱容黑社會怎么處罰
2020-11-12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