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不少人的第一反應便是想如何才能減輕法律對自己的處罰,當然有些公眾人物,或者是一些由于交通事故可能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的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找人頂替,如果這樣的事情被發現了,是要受到處罰的,那么交通肇事冒名頂替罪如何進行處罰?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從該解釋可以看出:首先,行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為;其次,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找人頂罪,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當即離開現場。即使他在現場,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肇事人,他肯定是找其他人來頂替自己的行為,由頂替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因此,仍應認定是一種逃跑行為。行為人找人頂罪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行為人找人頂罪的行為應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2)有的行為人在找人頂罪后,感到內疚向公安交警部門投案,并如實供述交通肇事犯罪事實的行為。有觀點認為,象這種情況就不能認定是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也就不能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筆者認為,事后自首這不影響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就象有的盜竊犯,在竊得財物回家后感到不安又將所竊的財物主動退還失主,仍應認定其盜竊犯罪既遂一樣。"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量刑情節一旦形成,就不能回轉。事后,行為人感到內心不安,主動到有關部門講清問題,這是他原先在主觀上逃避法律追究轉變到主動接受處理的一個轉換,也只能認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這是另一個法定的從輕量刑情節。因此,我們不能將后來的自首去否認他當時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實。
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者按妨礙公務行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況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這按包庇罪、妨礙公務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冒名頂替者構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選擇通過一些非法的手段來找人頂替,這樣的話可以說是可能會構成交通肇事冒名頂替罪的,而且這樣的行為也嚴重的干擾了相關的國家機關的正常的審理活動,而且還可能會讓肇事者逍遙法外,所以是會受到嚴肅的處理的。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怎樣進行交通肇事逃逸賠償
交通肇事者無力賠償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官司訴訟技巧有哪些
2021-02-212020最新一般侵權行為構成要件
2020-12-16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